标签: ,

一、 默写(本题50分)
1.
《再别康桥》
简答题 (50 分) 50分
答: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伴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

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二、分析(本题50分)
2.
分析《都江堰》中作者如何表达其观察都江堰的具体感受,又是怎样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突现其自身感受并增加文章蕴藉的?

我去都江堰之前,以为它只是一个水利工程罢了,不会有太大听游观价值。连洲坝都看过了,这还能怎么样?只是要去青城山玩,得路过灌县县城,它就在近旁,就乘便看一眼吧。因此,在灌县下车,心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在街上胡逛,一心只想着青城山。     七转八弯,从简朴的街市走进了一个草木茂盛的所在。脸面渐觉滋润,眼前愈显清朗,也没有谁指路,只向更滋润、更清朗的去处走。忽然,天地间开始有些异常,一种还不太响却一定是非常响的声音,充斥周际。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又紧张得急于趋附。不知是自己走去的还是被它吸去的,终于陡然一惊,我已站在伏龙观前,眼前,急流浩荡,大地震颤。 即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这样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会,聚会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让人忘记它是切切实实的水,可掬可捧的水。这里的水却不同,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这种比赛又极规矩,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为二,直窜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坚坝上撞一下,于是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已经咆哮到让人心魄俱夺,也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位。阴气森森间,延续着一场千年的收伏战。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就像一大拔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睽睽。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
简答题 (50 分) 40分
答:作者的“心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从中可以看出他开始对都江堰不感兴趣,根本不在意。这与后来真正见到都江堰时的震惊形成对比,是欲扬先抑的写法。飞奔喧嚣,撒野咆哮,充满生力,为眼前的都江堰所震惊;然后,对都江堰的水的生命力不由自主的赞叹。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例如:“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卷翻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这段文字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泼摆般的气势描写了都江堰飞奔喧嚣的水,撒野咆哮的水,充满生命力的水。写水又不止写水,而是要写出水背后的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