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测试试题:目前测试中共有15道单选题,10道判断题,1道简答题 ,已配置 100 分

单选题

1.

在科学发现区,教师要做好引导者、支持者、协作者,尽量让幼儿在观察、操作,以及科学游戏中成为(      )。

 

单选题 (3 分) 3

主动构建者

服从指挥者

活动执行者

外部观察者

正确答案: A
2.

(        )就在幼儿身边,便于他们接近和开展活动,是科学教育环境创设常规的且利用率较高的场所。

单选题 (3 分) 3

活动室

自然角

观察室

实验室

正确答案: B
3.

幼儿的科学学习不能以牺牲(      )为代价来求取能力的发展和知识的掌握。

单选题 (3 分) 3

场地

兴趣

常规

秩序

正确答案: B
4.

心理环境是学前儿童有效进行科学活动的必要保障,幼儿园科学教育心理环境的创设,主要从

(          )两方面展开。

单选题 (3 分) 3

幼儿园行政管理和鼓励教师创造

加强家园合作和师幼互动

幼儿园物质准备与师幼良好互动

专家指导和家园合作

正确答案: C
5.

儿童的科学研究始于疑惑,而疑惑又源于(        )

单选题 (3 分) 3

认知平衡

问题情境

认知冲突

认知缺失

正确答案: B
6.

诸如幼儿园和社会风气、家庭气氛、师幼关系等是(       )课程资源。

单选题 (3 分) 3

显性

社会

隐性

园内外

正确答案: C
7.

在科学活动中运用最多,所获资料可长久保留而不失其价值,通常是现场实况详录的方法是(   )

单选题 (3 分) 3

描述记叙法

事件取样观察法

时间取样观察法

等级评定法

正确答案: A
8.

旨在提前发现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调整和改进课程的评估是(        )

单选题 (3 分) 3

终结性评估

预测性评估

形成性评估

诊断性评估

正确答案: D
9.

旨在及时发现教和学中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或修正课程的评估是(      )

单选题 (3 分) 3

终结性评估

预测性评估

形成性评估

诊断性评估

正确答案: C
10.

为倾听5岁以下幼童而创设的具体框架,组合使用传统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和以参与式工具(如让幼童使用相机拍照、旅行、绘图、画画、进行角色扮演等)的使用为特征的新方法是(      )

单选题 (3 分) 3

马斯洛方法

马赛克方法

故事评价法

综合评估法

正确答案: B
1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      )

单选题 (3 分) 3

精神环境

校园环境

外部环境

预备环境

正确答案: A
12.

社会课程资源不包括以下哪项(      )

单选题 (3 分) 3

人力资源

物力资源

财力资源

网络资源

正确答案: D
13.

学前儿童科学态度包括学前儿童对(     )和科学教育的学习具有好奇心与兴趣。

单选题 (3 分) 3

周围世界

自身成长

家庭环境

客体

正确答案: A
14.

学前儿童在认识问题的时候,更多的是依赖所感知的现象,因此他们无法脱离具体的事物进行抽象的思考。这是儿童思维的(     )特性。

单选题 (3 分) 3

直接性

具象性

抽象性

幼稚性

正确答案: B
15.

以潜在的方式对科学教育活动产生影响的课程资源,如幼儿园和社会风气、家庭气氛、师幼关系等属于(      )课程资源。

单选题 (3 分) 3

显性

次要

隐性

常规

正确答案: C

判断题

16.

事件取样观察法常用于确定某种行为是否出现或发生,该行为发生的次数、频率及其持续时间等。(    )

判断题 (2 分) 2

正确答案: B
17.

发展检核表法是指通过对学前儿童的观察或测查,制定发展检核表,对照表中的各个项目,在符合的条目上做好标记,进行评估的一种方式。(    )

判断题 (2 分) 2

正确答案: A
18.

只有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才能真正引起对课程资源的重视,实现对资源建设行为的有效指导。(   )

判断题 (2 分) 2

正确答案: A
19.

因为自然角就在幼儿身边,便于他们接近和开展活动,是科学教育环境创设常规的且利用率较高的场所。(    )

判断题 (2 分) 2

正确答案: A
20.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研究中,最常用的等级评定法是数字等级评定量表法。(     )

判断题 (2 分) 2

正确答案: A
21.

学习故事评价法是一种以叙事的方式对儿童学习和发展进行评价的方式(   )

判断题 (2 分) 2

正确答案: A
22.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物质环境中的气象角属于自然角的一部分。(     )

判断题 (2 分) 2

正确答案: B
23.

科学教育中幼儿发展的评估内容分为情感态度、方法能力和知识经验三个方面。(      )

判断题 (2 分) 2

正确答案: A
24.

观察与记录学前儿童科学活动主要的价值取向在于形成态度与能力。(    )

判断题 (2 分) 2

正确答案: A
25.

访谈法是以一系列的问题构成的调查表收集被评估对象认知、行为、态度的评估方法。(     )

判断题 (2 分) 2

正确答案: B

简答题

26.

各位同学,现在我们已经系统地学习过了有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知识,本次作业着重进行实践能力考查。请大家根据已经掌握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设计并执行一次优质的科学教育活动,题目自拟,内容自选(内容要符合儿童年龄段特征),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内容完整且具体可操作。

作业必须包括但不限于活动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材料准备、教学过程(含师幼互动过程)、活动反思总结(评价)等。

要求:必须原创,不得抄袭,一经发现本次形成性考核作业为零。

简答题 (35 分) 33

活动名称:小小探索家——植物生长观察

活动意图

通过本次科学教育活动,旨在激发学前儿童对自然科学的兴趣,特别是对植物生长的好奇心。通过亲手种植和观察植物,孩子们将学习到植物的基本生长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和责任感。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条件和过程。2.能力目标: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3.情感目标:增强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种子(豆类或向日葵等易生长的植物)泥土、花盆或种植箱小铲子、喷壶等种植工具观察记录本和彩色笔相关植物的图书和网上资源

材料准备

每个孩子一个种植箱或小花盆每个孩子一本观察记录本教室或活动区设置一个植物生长展示区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5分钟)

1.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植物图片,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2.提问:“你们知道植物是怎么生长的吗?”引导孩子们分享自己对植物生长的初步认识。

二、知识讲解阶段(10分钟)

1.教师简要介绍植物的基本生长条件(阳光、水分、土壤)。2.通过图书和视频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孩子们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三、动手种植阶段(20分钟)

1.教师示范如何种植植物,并详细讲解每一步的操作方法。2.孩子们分组动手种植自己的植物,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种植过程中。

四、观察记录阶段(5分钟)

1.教师教孩子们如何使用观察记录本,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2.每个孩子为自己的植物画下第一张生长图,并写下今天的观察日记。

五、总结分享阶段(5分钟)

1.孩子们分享自己种植的过程和感受。2.教师总结今天的活动,强调观察记录的重要性,并鼓励孩子们每天都要来照看自己的植物。

活动反思总结(评价)

活动效果:通过孩子们的参与度和观察记录本的内容,评估他们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和兴趣。师幼互动:反思教师在活动中的引导作用,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改进措施: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如孩子们对种植技巧的掌握不足,下次活动可以增加更多的实践操作时间。

结语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自然的热爱。希望每位小朋友都能成为小小探索家,继续在科学的海洋中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