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考任务1
一概念题(每题4分,共20分)
1.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
2.认知结构或图式: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3.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顺应是指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 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4.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5.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号填入横线中)
7. A(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开始于十九世纪末期);
8. C(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以 1882 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9. C(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华生、精神分析理论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在瑞士开始对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是皮亚杰,这三个理论最后成为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
10. B(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是最具影响力的婴儿传记作者之一);
11. D(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高尔顿,环境论的代表人物是华生);
12. A(这是华生的代表性观点);
13. B(学前儿童的发展主要处于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的前三个阶段);
14. B(华生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15. D(维果斯基提出了社会文化理论和 “最近发展区” 概念)。
三、简答题
- 遗传与环境之争:争论始于洛克和卢梭的天性与教养之争。遗传决定论者如高尔顿认为遗传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环境和教养只起引发作用;环境论者如华生强调环境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的重要性;实际上,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在不同心理和行为发展领域,二者的影响程度不同,复杂特征是生物因素和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 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问题:机械模型认为个体被动接受外部经验,儿童只能被动接受环境影响,父母应重视教育训练,老师应注重知识内容结构和教学活动及行为强化反馈;机体模型认为儿童是主动、开放的有机整体,会主动探索和自我创造,具有很强的变通性和可塑性,父母应给予孩子更多自由,老师应采用发现法教学,减少约束和规则,起到引领和支持作用。
- 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问题:连续论者认为人类发展是累加的过程,是量变,发展是渐进的,没有阶段之分;阶段论者认为发展是有阶段的,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特征,儿童的发展会突然发生变化,新的阶段代表着质的变化,阶段不可逾越、不可倒退。
- 感知运动阶段(0 – 2 岁):儿童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世界,逐渐形成客体永久性概念。
- 前运算阶段(2 – 7 岁):儿童开始运用语言和符号来表征事物,但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
- 具体运算阶段(7 – 11 岁):儿童能够进行具体的逻辑思维,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思维具有可逆性、去自我中心性等特点。
- 形式运算阶段(11 岁及以后):儿童能够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可以进行假设演绎推理等高级思维活动。
- 行为主义流派:
- 主要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
- 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华生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 – 反应的学习过程;斯金纳强调操作性条件反射,通过强化来塑造行为。
- 对儿童教育教养的主要影响:在教育中强调通过积极的强化和惩罚来塑造儿童的行为,注重环境对儿童行为的影响,如采用奖励机制鼓励良好行为,通过行为矫正方法纠正不良行为。
- 精神分析流派:
- 主要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埃里克森。
- 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弗洛伊德强调潜意识、性心理发展阶段等;埃里克森提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 对儿童教育教养的主要影响:关注儿童早期经验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强调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关系和安全感的建立。在教育中注重儿童的情感需求,培养儿童的自我认同和社会适应能力。
- 认知发展流派:
- 主要代表人物:皮亚杰。
- 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通过适应环境不断发展认知结构,分为四个阶段。
- 对儿童教育教养的主要影响:教育应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进行,提供适合儿童认知水平的学习材料和活动,鼓励儿童主动探索和发现,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 社会文化理论流派:
- 主要代表人物:维果斯基。
- 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儿童心理的发展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强调儿童与成人或年长伙伴的互动以及 “最近发展区” 的概念。
- 对儿童教育教养的主要影响:教育应注重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发展的作用,通过成人的指导和合作学习,帮助儿童跨越 “最近发展区”,促进儿童的发展。
-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即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在这个例子中,2 岁的儿童观察到姐姐接近并宠爱小狗的行为,以及姐姐因这个行为受到夸奖的结果。
- 儿童通过注意过程观察到姐姐的行为和结果,姐姐的行为引起了儿童的兴趣和关注。然后,儿童通过记忆过程将这个行为和结果存储在脑海中。
- 在适当的时候,儿童可能会模仿姐姐的行为,接近小狗并表现出喜爱之情,这是通过复制过程实现的。如果儿童的这个行为也得到了积极的反馈,如夸奖或其他奖励,那么儿童就会更有可能在未来重复这个行为,这是通过强化过程实现的。
- 总之,这个学习过程是儿童通过观察姐姐的行为及其结果,进行模仿和学习,从而建立起对小狗的积极关系。
形考任务二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20分)
1. 遗传力:指遗传因素在性状表现中所起作用的程度,通常用遗传方差在总方差中所占的比例来表示。
2. 髓鞘化:是指神经元轴突外面包裹的一层髓鞘逐渐形成的过程。髓鞘由髓磷脂组成,具有绝缘作用,能提高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
3. 优势脑半球:人类大脑两半球在功能上存在差异,通常某一侧半球在特定功能上表现出相对优势,如语言功能多在左半球表现出优势,该半球就被称为优势脑半球。
4.“补偿性生长”:当儿童身体因疾病或营养不良等原因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后,在恢复良好的条件下,会出现加速生长的现象,以弥补之前生长的不足。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横线中)
5.是指环境(如父母)根据儿童的遗传特征为他们提供的成长条件,包括父母为孩子提供的遗传基因,为他们提供的社会、情绪以及认知发展环境等。如爱运动的父母可能将此特征在遗传上提供给孩子,并为孩子提供崇尚运动的家庭环境。 A
A.唤起性的互动
B.主动性的互动
C.被动的互动
D.无选择的互动
6. 是指由于个体的遗传特征而影响了作用于他的环境因素,具有不同遗传结构的个体,可能会唤起不同的环境。如爱笑、好动的婴儿所接受到的注意以及社会刺激,比闷闷不乐、消极被动的婴儿多;老师可能更喜欢漂亮的婴儿,而忽略长相一般的婴儿。 B
A.被动的互动
B.唤起性的互动
C.主动性的互动
D.无选择的互动
获取完整题库资源,请直接联系国开题库网客服团队,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相关文章:
- 国开电大网课《儿童心理学》期末大作业参考答案 测试试题:目前测试中共有2道简答题 ,已配置 100 分 《儿童心理学》课程终结性考试采取期末大作业的形式,期 … ...
- 国开电大网课《幼儿游戏与玩具》形考任务1-6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网课《幼儿游戏与玩具》第一章测试: 单向选择题 1.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超越现实,按照他们的想象改变 … ...
- 2024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1-5参考答案 2024开放大学电大《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1-5参考答案 1.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 … ...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民事诉讼法学》形考任务1-5参考答案 1以当事人的所在地与人民法院的辖区关系为标准所确定的诉讼管辖是( )。 单选题 (3 分) … ...
- 最新国开网课《商务谈判实务》形考任务1-5参考答案 最新国开网课《商务谈判实务》形考任务1: 1. 谈判中最为纷繁多变,也是经常发生破裂的阶段是谈判:B. 中期。 … ...
- 2024秋国开网课《市场营销原理与实务》形考任务1-5参考答案 2024秋国开网课《市场营销原理与实务》形考任务1: 一、配伍题 相关概念与选项的对应关系:现实和潜在消费者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