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企业生产乙种产品,每件所耗工时数和每小时制造费用的计划数和实际数如下表:
要求:计算单位产品制造费用变动的总差异,并采用连环替代法分析各因素变动对总差异的影响程度。
答: 单位产品制造费用变动的总差异=49. 50—50= —0. 5 (元)制造费用计划数=10×5=50(元)
(1) 第一次替代: 11×5=55
(2) 第二次替代: 11×4. 5=49. 5 (3) (2) -(1) 每件所耗工时数的提高使制造费用增加:
55-50=5(元)
(3) -(2) 每小时制造费用的降低使制造费用节约: 49. 5-55=-5. 5(元) 因每件所耗工时数
和每小时制造费用两个因素变化对单位产品制造费用的影响为: 5+(-5. 5) =-0. 5(元)
2.已知某企业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1800元, 计划降低率3.75%。其他有关资料见下表:
要求:(1)计算和填列生产成本表中可比产品成本各栏各种可比产品及其合计;(2)分析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的完成情况,确定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百分比保留4位小数)

3.某企业某年产品生产成本表如下:
产值成本计划数为60元/百元,商品产值实际数(按现行价格计算)为102000元。
要求:(1)计算和填列产品生产成本表中总成本各栏数字;(2)分析全部产品生产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3)计算和分析产值成本率计划的完成情况。
: (2) 全部产品生产成本计划完成情况 58650-58450=+200(超支)
200×100%/58450=+0.34%(超支)
(3) 产值成本率计划数为 60 元/百元
实际数为 58650/102000×100%=57.5 元/
百元
以上计算表明本月 全部产品实际总成本虽然比计划超支, 但本月 产值也大,
从产值成本率分析来看, 企业本月 生产耗费的经济效益较好, 总成本超支主
要是由于丙产品(不可比产品) 成本超支, 而可比产品甲、 乙产品成本却比计划
和上年度实际降低了。 须进一步费查明丙产品成本超支和甲、 乙产品成本下降的
原因。
4.某企业生产甲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
要求:
(1) 分析甲产品单位成本变动情况(从绝对数和相对数两方面分析);
(2)分析影响原材料费用变动的因素和各因素对变动的影响程度。
(1) 甲产品单位成本变动情况分析:
本期实际单位成本比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升高 2420- 2260=160元,或 7.08%比本年
计划单位成本升高 150 元, 或 6.61%。
(2) 原材料费用变动情况分析;
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950×1.96=1862 元
本年计划单位成本 900×3.1=1890 元 本期实际
单位成本 890×2.3=2047 元 原材料费用实际比计划升高 157
分析: 1) 原材料价格变动的影响 (890
-900) ×2.1=-21 元
2) 原材料价格变动的影响 (2.3-2.1) ×890=178 元
合计 198-21=157 元(等于总差异)
5.某工业企业12月份产品生产成本(按产品种类反映)表中,可比产品本年累计总成本资料如下:
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累计总成本:250000元;
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累计总成本:243000元;
本年实际累计总成本:245000元;
本年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为4800元,计划降低率为1.8%。
要求:
(1)计算可比产品全年累计总成本的计划完成率;
(2)计算可比产品成本的实际降低额和实际降低率;
(3)计算企业全年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的执行结果。
可比产品全年累计总成本计划完成率=(245000/243000) ×100%=100. 82% 可比产
品成本实际降低额=250000—245000=5000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率=(5000/250000) ×100%=2%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的执行结果: 降低额计划执行结果: 5000—4800=200(元)
降低率计划执行结果: 2%—1. 8%=0. 2% 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都超额完成降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