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第一章章节自评

测试试题:目前测试中共有9道随机题(40道单选题,20道多选题) ,已配置 5 分 ( 未满 100 分 )

1.

在魏晋时期,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        ”。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单选题 (0.2 分)
  1. 文学

  2. 诗学

  3. 佛学

  4. 神学

2.

中国古典文论的“风教”或“教化”说带有“     ”倾向。

单选题 (0.2 分)
  1. 实用论

  2. 信息论

  3. 意志论

  4. 反映论

3.

      强调文学是作家情感的外在表现的产物。

单选题 (0.2 分)
  1. 表现论

  2. 信息论

  3. 意志论

  4. 反映论

4.

文学的原初含义是      。

单选题 (0.2 分)
  1. 文章和博学

  2. 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3. 一切语言性符号

  4. 语言性艺术

5.

文艺摹仿说以      为突出代表,他认为艺术摹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的境界。

单选题 (0.2 分)
  1. 亚里士多德

  2. 黑格尔

  3. 康德

  4. 德谟克利特

6.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他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宇宙、     和观众。

多选题 (1 分)
  1. 作品

  2. 艺术家

  3. 语言

  4. 情感

  5. 符号

7.

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主要有       。

多选题 (1 分)
  1. 文学即文章

  2. 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3. 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

  4. 文学即博学

8.

文学表现论与文学摹仿论不同,文学摹仿论坚持文学来自对世界的摹仿,文学表现论则。

多选题 (1 分)
  1. 强调文学是作者情感表现的产物

  2. 强调文学重视作者情感在作品中的表现

  3. 强调文学是对宇宙万物的再现

  4. 主张文学是为愉悦服务的

  5. 主张文学是为教育而从事的摹仿

9.

文学文化论十分关注文学的文化属性,它是一种     的文论倾向。

多选题 (1 分)
  1. 以语言论为基础

  2. 注重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

  3. 以“兴”为核心

  4. 以体验为价值取向

  5. 注重再现真实

     

第二章 章节测评

测试试题:目前测试中共有9道随机题(45道单选题,20道多选题) ,已配置 5 分 ( 未满 100 分 )

1.

注重呈现作者的主观情感、富于想象性的文本是           文本。

单选题 (0.2 分)
  1. 表现型

  2. 再现型

  3. 象征型

  4. 创意型

2.

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                     文本。

单选题 (0.2 分)
  1. 象征型

  2. 表现型

  3. 再现型

  4. 创意型

3.

注重客观地和理智地呈现社会事物并讲究细节逼真的文本是     文本。

单选题 (0.2 分)
  1. 再现型

  2. 表现型

  3. 象征型

  4. 创意型

4.

语言层是文学文本的具体语言构造,主要包括语音、      、辞格和语体等具体层面。

单选题 (0.2 分)
  1. 文法

  2. 情感

  3. 情绪

  4. 教义

5.

文学文本通常包含着这样一些层面:形象层、意蕴层、语言层、余意层、衍意层,其中      应为第一层。

单选题 (0.2 分)
  1. 语言层

  2. 形象层

  3. 意蕴层

  4. 衍意层

6.

文学文本在呈现艺术形象时所采取的语言模式,主要有再现型文本、及多元呈现方式。

多选题 (1 分)
  1. 表现型文本

  2. 象征型文本

  3. 高雅型文化文本

  4. 大众化文化文本

  5. 民间文化文本

7.

中国古代文学层面论学说,一般包含      。

多选题 (1 分)
  1. 言象意三层面说

  2. 粗精两层面说

  3. 字面与深层意义两个层面说

  4. 字音、意义等四层面说

8.

文学文本通常包含这样一些层面                     。

多选题 (1 分)
  1. 语言层

  2. 形象层

  3. 意蕴层

  4. 余意层

  5. 衍意层

9.

大众文化文本与高雅文化文本不同,它的主要特征有                    。

多选题 (1 分)
  1. 信息和受众的大量性

  2. 故事的类型化

  3. 文体的流行性

  4. 观赏的日常性

  5. 文体的模式化

     

第三章 章节测评

1.

按美国著名传播学家         的见解,“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

单选题 (0.2 分)
  1. 菲德勒

  2. 波特

  3. 施拉姆

  4. 德弗勒

2.

电影是在           由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不久后传入中国。

单选题 (0.2 分)
  1. 1895年

  2. 1896年

  3. 1897年

  4. 1898年

3.

           美因茨的普通金工古登堡在15世纪40年代做出了在世界传媒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印刷机。

单选题 (0.2 分)
  1. 英国

  2. 法国

  3. 德国

  4. 俄国

4.

文字这种书面语言媒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口语媒介的         限制。

单选题 (0.2 分)
  1. 传播

  2. 意义

  3. 表情

  4. 时空

5.

正由于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大众媒介才会对同样处于这一系统中的           产生深远的影响。

单选题 (0.2 分)
  1. 文化

  2. 文学

  3. 文论

  4. 艺术

6.

文学媒介可以分成        。

多选题 (1 分)
  1. 书写媒介

  2. 承载媒介

  3. 印刷媒介

  4. 传达媒介

7.

由于有了印刷机,比手工印刷远为快捷和大量的复制成为可能,这就大大促进了书籍的        能力。

多选题 (1 分)
  1. 生产

  2. 传送

  3. 发行

  4. 阅读

8.

电子媒介是由电磁波或电子技术去复制和传送信息的媒介技术,主要包括        几种形态。

多选题 (1 分)
  1. 网络

  2. 广播

  3. 电影

  4. 电视

9.

借助汉字媒介,中国古典汉诗经历了        等多种形态的发展与演化历程。

多选题 (1 分)
  1. 四言

  2. 五言

  3. 六言

  4. 七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