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 题目:( )是由某个家庭成员或同居伴侣施加给其他成员的
答案: (家庭暴力) - 题目:弗里德曼提出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务、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 )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性
答案: (情感、行为倾向、认知) - 题目:攻击是对他人的( )行为
答案: (伤害) - 题目:利他指的是( )采取的帮助他人的行为,且预期不会得到任何形式的回报。
答案: (自愿) - 题目:群体的( )比其他群体成员更可能帮助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答案: (领导者) - 题目:人类社会中共同的规范三个规范是( )。
答案: (社会责任、互惠和社会公平) - 题目:人们的态度会影响行为,行为( )影响态度。
答案: (也会) - 题目:如何增加人们的助人行为呢?一种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告诉公众那些可能会阻碍助人行为的( )。
答案: (原因) - 题目:四种教养风格中最有效的一种减少或避免攻击行为最简单的一种方式可能是( )。
答案: (道歉) - 题目:他人的存在、物理环境的特质和( )这三个因素会对一个人是否做出助人行为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答案: (有限时间的压力) - 题目:态度就是对人、事物、观点的( )。
答案: (评价) - 题目:无需( )的推动,这种动机称为内部动机,
答案: (外力作用) - 题目:言语暴力倾向于忽视他人的( ),以致人际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是一种异化的沟通方式
答案: (感受和需要) - 题目:主观规范指的是,人们对自己( )的人会如何看待自己的特定行为的一种信念。
答案: (在乎)
二、选择填空题
- 题目:当一个特定的行为被奖励时,人们倾向于在将来( )这一行为。
答案: (子问题 1:H) - 题目:根据感觉、评价和价值观而不是基于事物( )形成的态度被称为是以情感为基础的态度
答案: (子问题 1:B) - 题目:好的教养方式不单单是保护和养育,还应该鼓励( )的决策,攻击区分为间接攻击和直接攻击两种类型。在间接攻击中包含了在明显的( )情境下对另一个人造成伤害的企图;( )攻击指的则是那种当着他人的面对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
答案: (子问题 1:G; 子问题 2:I) - 题目:亲社会行为分为( )和( )
答案: (子问题 1:E; 子问题 2:F) - 题目:亲社会行为通常对整个社会是( ),因而它就成了社会习俗或规范的一部分,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所( )
答案: (子问题 1:D; 子问题 2:C) - 题目:自我辩解是:为了减少自己的内心不适,人们会企图说服自己某些行为是( )
答案: (子问题 1:A)
三、判断题
- 题目:儿童时期是否目睹父母暴力是影响丈夫是否殴打妻子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答案: (对) - 题目:基于情感反应的态度只是一些简单的态度,我们绝大多数的态度是认知与学习的结果。
答案: (对) - 题目:助人行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答案: (对) - 题目: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对于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答案: (对) - 题目:研究者认为某一种人格特质能对助人行为具有预测作用。
答案: (错) - 题目:要理解人类的行为,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个体人格和环境特征两大类因素。
答案: (对) - 题目:在职业环境下,性骚扰通常与提供工作机会与晋升机会相关联。
答案: (对)
四、综合题
题目:亲社会行为发生的过程相关
A – 权衡成本与收益;B – 如何给予帮助;C – 知觉到需要;D – 个人的责任;
- (C): 亲社会行为的第一步,关键是注意到有事情发生并且决定是否需要帮助。
- (B): 决定助人的第二步是考虑个人的责任。
- (A): 人们会考虑到一种特定行为 (包括帮助他人) 潜在的所得和损失。如果一个人帮助他人的收益 (所得减去成本) 大于不帮助的收益,他就会表现出亲社会行为。但是,在有些紧急情况下,人们是来不及计算成本与收益的。
- 决定(D)和采取行动:决策过程的最后一步是决定给予什么类型的帮助并采取行动。
题目:导致攻击出现的原因相关
A – 归因;B – 挫折;C – 愤怒;
(1) (C),虽然愤怒确实会导致人们的攻击行为,但是愤怒的人并不总是采取攻击行为。
(2) (B),在达成某一目标过程中受到的干扰或阻碍。
(3) 报复,使攻击行为逐步升级的另一个因素是报复动机。
(4) (A),人们的攻击倾向性通常依赖于他人行为背后动机或意愿的判断。
(5) 学习与模仿,人类出现攻击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后天的学习和模仿。强化是一种极其有影响力的学习手段。
(1) (C),虽然愤怒确实会导致人们的攻击行为,但是愤怒的人并不总是采取攻击行为。
(2) (B),在达成某一目标过程中受到的干扰或阻碍。
(3) 报复,使攻击行为逐步升级的另一个因素是报复动机。
(4) (A),人们的攻击倾向性通常依赖于他人行为背后动机或意愿的判断。
(5) 学习与模仿,人类出现攻击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后天的学习和模仿。强化是一种极其有影响力的学习手段。
题目:态度特征对与行为一致性影响相关
A – 态度的表达频率;B – 态度的稳定性;C – 态度的强度;D – 情境压力;
(C): 态度和行为不一致的情况往往出现在人们所持的态度是很微弱的或模糊的情境下。当一个人的态度是强烈而清晰的,则会提高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
(B): 稳定的态度更能预测一个人的行为。当人们的态度不稳定时,当前的态度比他们几个月或几年前所持的态度更能预测行为。
(A): 一个人经常表明自己的某种态度,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这种态度的感受就会越来越强烈,这种态度就会变得更加极端。
(D): 只要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他就既会受到态度的影响,又受到情境的影响。当情境压力非常大的时候,就会削弱态度对行为的影响力。
(C): 态度和行为不一致的情况往往出现在人们所持的态度是很微弱的或模糊的情境下。当一个人的态度是强烈而清晰的,则会提高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
(B): 稳定的态度更能预测一个人的行为。当人们的态度不稳定时,当前的态度比他们几个月或几年前所持的态度更能预测行为。
(A): 一个人经常表明自己的某种态度,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这种态度的感受就会越来越强烈,这种态度就会变得更加极端。
(D): 只要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他就既会受到态度的影响,又受到情境的影响。当情境压力非常大的时候,就会削弱态度对行为的影响力。
题目:有侵犯倾向的人分类相关
A – 罪大恶极;B – 小错误;
心理学研究者把有侵犯倾向的人们分为两类:
心理学研究者把有侵犯倾向的人们分为两类:
- 控制不足侵犯型:指经常犯(B)的人,这类人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 控制过分侵犯型:指平常把自己隐藏的很好的人,这些人一旦犯罪,就是(A)。
相关文章:
- 国开题库《社会心理适应》形考任务2 一、选择题 题目:性别这个词则代表了与男性或女性相关的所有( )和与社会生活相关的特质答案:(心理学特质) 题 … ...
- 最新电大国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行为表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行为表现任务要求:完成分部组织的面授课程、专题讨论及其他任务,该任务占课程综合成绩的 … ...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2024秋+试题B 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 …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4秋+试题A 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0分)60年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了保家卫国、捍卫和平的核 … ...
- 2025春国开电大网课《形势与政策》专题测验1-5答案 专题测验1(权重4%) 测试试题:目前测试中共有2道单选题,2道判断题 ,已配置 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 … ...
- 2025春国开网课《法制思想概论》形考作业3答案 测试试题:目前测试中共有25道判断题 ,已配置 100 分 第三次形考作业(25%) 判断正误题,共25题,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