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名词解释:学前儿童
简答题 (5 分)
正式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前的儿童.
2.
名词解释:发展适宜性原则
简答题 (5 分)
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3.
名词解释:幼儿园环境
简答题 (5 分)
幼儿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为幼儿提供学习、生活、娱乐等各种场所的设施、材料,它是满足幼儿的各种活动需求,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最基本的保障。建立符合幼儿身心成长特点以及具有幼儿园教育特色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精神环境是指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令其身心轻松愉快的亲切温馨的气氛。
4.
名词解释:家园合作共育
简答题 (5 分)
即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庭亦或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进行教育工作。
5.
皮亚杰在学前教育方面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简答题 (5 分)
在学前教育方面,皮亚杰强调: (1)活动的重要性。他认为儿童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是由于儿童的成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产生。(2)兴趣与需要的重要性。他认为兴趣与需要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3)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批判力。他认为认知活动探究的重心在于“智慧如何发展”,所以,他倡导的教育目的不在于增进知识,而在于使儿童的发现和发展的可能性表现出来。
6.
请简述学前儿童的特点。
简答题 (5 分)
1、学前儿童的生长变化速度惊人,学前儿童学习语言能力,产生自我意识和在特殊文化背景下的自我环境意识能力的发展是有规律和有顺序的,并且发展速度非常快。2、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有了全面的发展,学前童在成长过程中要经过许多认知发展阶段,他们的思维方式与成人不同。学龄前儿童处于前运算时期,往往凭知觉认识事物,而不是靠思维,还不能够进行逆向思维。3、学前儿童社交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学前儿童开始获得起码的社交能力,他们喜欢讨大人高兴,对成年人在社交行为方面的适当指教往往能作出正面反应,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富有创造力并相互影响。4、学前儿童的育儿教育,学龄前儿童大脑里的神经系统是由无数个突触组成的,儿童在学龄前见到的事物越多,突触就越发达。这些事物的颜色、形状、动作等特征对学前儿童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
7.
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中应注意的哪些问题?
简答题 (5 分)
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要体现环境的教育性。)、发展适宜性、幼儿参与性、开放性。
8.
小学幼小衔接工作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简答题 (5 分)
幼儿园幼小衔接内容主要包括4个方面,发展孩子人际的交流能力,能与小伙伴们和平相处,不胆怯,性格开朗。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培养孩子主动性、积极性,做任何事物要有计划的安排,积极去尝试与探索,培养孩子独立性。
9.
从促使中国近现代学前教育学形成的主要人物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张宗麟中选择两位,谈谈他们关于学前教育的主要思想。
简答题 (15 分)
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1、反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幼儿教育,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2、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1)教育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2)教育方法、教育原则: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3)幼儿园课程理论:课程的中心——环境,课程的结构——五指活动,课程的实施——单元教学、整个教学法、游戏式的教学。3、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 陶行知教育思想博采古今,兼容中西,理论简约,并自成体系。在教育理想上,他主张“通过四通八达的教育,建立四通八达的民主社会”;在教育准则上,他坚持道德至上的教育原则,奉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箴言。陶行知的“真”与孔子的“仁”在教育理念和道德目标上一脉相承;在教育策略上,他基于知行关系的深刻理解,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重要论断,突出实践(“行”)在认识论中的先导地位,认识与实践结合,并由此确立了“行—知—行”的行动策略,使得教育理想和目标能在实践中有效落实。
10.
目前,很多家长在学前教育阶段就给孩子报了许多辅导班,目的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请结合学前教育的目标、原则和内容,谈谈你对家长这种行为的看法。
简答题 (15 分)
培训班种类很多,但是你不要想当然的去选择,要有针对性,这个针对性可不是你想让她学音乐就报音乐班,想让她学舞蹈就报舞蹈班的。这个培训班是用来调整孩子弱势缺点用的,不要觉得报了某个培训班,孩子就会在哪个方面取得成绩。实际上小孩子的培训班并不能让她在哪个方面就突出了,仅仅有些启蒙作用,但最大的作用是让孩子在培训之外得到潜在的锻炼。这阶段的孩子最好是玩,如有时间,带孩子亲近自然,观察自然现象,培养孩子想象力。在家里,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自已的事自己做,养成动手的习惯,这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有好处。当然,如果你自己有各个方面系统的训练能力,和大把的时间教育孩子,那么你也许用不到。但我相信你没有可能在音乐、体育、绘画、竞技项目、外语等等各个方面都能给孩子以指导。并且由你一个人担任抚养、教育、学习伙伴、游戏伙伴等各种角色的时候,你在孩子心中的角色转换也时常出现偏差,导致哪个角色你都不能做好。
11.
请根据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的原则与策略,分析与评价以下案例中的幼儿园在户外环境创设中的做法。
某乡镇地区A幼儿园,拥有较大的户外场地,其中包括一座小山丘及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园精心规划与创设了幼儿园户外活动游戏场地。幼儿园在教学楼正前方的户外场地设计了30米的跑道,对教学楼背面的户外场地全部保留了原始的土地、草地,并根据场地规划了水泥路、石砖路等,创设了户外运动区、自由建构区、艺术创作区、班级种植区,以及沙池、泥地、水渠、小池塘等游戏区域;在建构区中投放了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木块、木板、木桩等;由于当地石头资源丰富,在艺术创作区投放了很多当地的石头,同时利用石头堆砌了水渠,对泥地和沙池进行了分离;用石头铺了一条曲曲折折的小路,小路延伸到户外场地深处;利用小山丘的不同坡度开辟了上下山的攀爬网,在山顶建设了瞭望台及休闲区,围绕山脚规划了幼儿骑行道;利用大树,创设了能够攀爬上树的轮胎墙以及攀爬绳,选择结实的树杈设计了秋千。户外活动时,全园幼儿可一起进入户外活动游戏场地,同时开展游戏活动。
简答题 (15 分)
儿园户外环境的构成:1、幼儿园户外环境构成要素包括:游戏场所、室外绿化、室外小品、室外道路地面等。2、包括幼儿园的场地、园舍设备、材料、空间结构与环境布置等,是幼儿教师与幼儿在园活动的物质条件与基础,它影响和制约着幼儿园教育的质量。3、例如,如果地方小,幼儿多,缺乏必要的玩具、游戏材料与设备,那么就很难开展以小组或个别活动为组织形式的教学活动,而只能采取以教师讲、幼儿听为特征的集体教学活动形式,即我们说的“上课”。
12.
分析以下案例,谈谈你对亲子沟通的启示。
儿子 (4岁 1个月)从幼儿园回来后一直垂头丧气,爸爸问:“怎么了?哭丧着脸。”“没怎么。” “爸爸关心你,才问你呀。来,告诉爸爸!” “我在幼儿园里犯错误,老师批评我了……”
3天后,爸爸下班回家一脸不高兴,儿子问:“爸爸你怎么了?”“少问!大人的事,小孩子少管!”……
简答题 (15 分)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沟通,父母和子女更是如此,但是沟通并不是简单的说话,更不是父母站在制高点去命令孩子,要求孩子,而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促进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的桥梁。但是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亲子沟通并不容易,父母觉得自己和孩子交流就是对牛弹琴,说什么孩子都不听。而孩子则认为自己和父母有着无法逾越的代沟,沟通等于鸡同鸭讲,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苏芮有一首歌叫做《我想更懂你》,其中一句歌词是这样写的:每次我想更懂你,我们却更有距离,是不是都用错言语,也用错了表情。很显然,父母和孩子并不是不想好好沟通,而是他们都用错了方式,当然其中要占主要责任的还是父母。在亲子沟通中,尊重是最重要的前提,但是很多父母都会忽略这一点,他们根本不懂得如何去尊重孩子,甚至以为孩子根本就不需要尊重。然而孩子也有自尊,他们渴望得到尊重,渴望被认可,如果奥秘父母的身上得不到这些,便会使沟通产生阻碍。有时语言的力量会显得苍白无力,但是眼神和动作却不同,它们能够传递给孩子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哪怕孩子面对困难,也能够勇往直前,因为他们对自己有信心,而父母的鼓励也成为了他们最大的支持。尊重孩子,才会让孩子卸下心理防备,才愿意和父母说心里话,如果父母不愿意放下姿态,那么孩子只会感到压迫,自然会对父母有所抗拒,使沟通无法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