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1-15
意识概念本身很复杂,它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解。以下四项中错误的理解是( )。
1973年,心理学家麦凯做了一项试验,用耳机向被试的两耳呈现不同的材料,要求被试只听其中一耳的内容,而尽量避免听另一只耳朵的内容。在要求被试听的材料里包含了一些歧义词,而且在所处的语境中不能确定其具体含义。例如:在句子“They threw stones toward the bank yesterday”中,单词“bank”是一个歧义词,可以指“银行”,也可以指“河岸”。每当“bank”一词呈现在追随耳时,给另一只耳呈现一个可以帮助确定歧义词词义的单词,如“money”或者“river”,随后要求被试解释所听到的句子的含义。尽管被试根本不记得呈现在非追随耳的单词是什么,却明显倾向于将歧义词解释为与该单词有联系的词义。这个试验说明( )
位于海马的视交叉上核,对人体生理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周期性变化起关键作用。事实上,它像一个“( )”,令其他的内部“生物钟”互相保持同步。
睡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活动之一,人的一生中大约有( )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在古代,人们认为睡眠和死亡很相似,是( )暂时离开了肉体,人们可以在睡梦中遇到已故的老友,到达从未去过的地方。
研究显示,当大脑处于清醒状态时,脑电中有很多( )。
在睡眠状态时,脑电主要是( )。
当人们专注于一件事情时,通常会对其他事情视而不见,在同一时间内可以进入意识的信息量是( )的,意识很难在同一时间内容纳过多的东西。
人们看到的东西不限于外界的刺激,有时候人们还可以看到、听到、触摸到和意识到事实上并不存在的东西。这是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意识的( )。
当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时,β波由( )取代。
( )是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
简单地说,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 )。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某一瞬间,他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 )了另一些对象。
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 )起来,即全神贯注起来。
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指向的范围就( )。
题目16-30
当人们处于注意状态时,意识内容比较( )。
人们可以有意识地选择所要注意的对象,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选择并不是有意识的,而是由刺激和事件本身引起的,是一个( )过程。
注意是一种( )心理状态,可以通过人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
在注意状态下,人们才能有效地( )自己的动作与行为,从而达到预定目的,避免失误,顺利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
( )是个体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
关于快速眼动睡眠,正确的说法是( )。
关于失眠,以下正确的表述是( )。
关于梦的研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睡眠的第一阶段主要为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在这个阶段个体处于浅睡状态,身体( ),呼吸( ),但很容易被外界的刺激惊醒。
根据心理学家Rechtschaffen等对睡眠功能的研究,人们发现,当被试减少睡眠的时间到每天5小时或更少时,睡眠的效率发生了如下变化( )。
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是( )。
关于随意后注意,正确的说法是( )。
关于持续性注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关于分配性注意的表述,正确的是( )。
关于朝向反射,正确的表述是( )。
题目31-45
意识是一种感觉。( )(判断题)
意识是一种低级心理官能。( )(判断题)
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判断题)
无意识是相对于感觉而言的。( )(判断题)
意识具有能动性,但意识的能动性不能过分强调。( )(判断题)
睡眠不足8小时,肯定会造成睡眠不足的后果。( )(判断题)
睡眠包括4个阶段,外加快速眼动睡眠阶段。4个阶段和快速眼动阶段完成一次之后,睡眠就结束了。( )(判断题)
动物睡眠的目的,有可能是为了避免消耗能量以及避免受到伤害。(判断题)
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指向的范围就会扩大。( )(判断题)
当人注意一个对象时,就有可能注视该对象,因此,如果某人的眼睛紧盯一个人时,他必定是在注意那个人。( )(判断题)
在听一个讲座时,听众注视讲演者,会感到听得更清楚。( )(判断题)
注意作为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它和外部表现之间,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 )(判断题)
由于注意具有分配性,所以在同一时间内,人可以注意所有外在对象。( )(判断题)
我们对于事物的注意,有时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不需要任何意志的努力;有时是有目的的,需要付出意志的努力来维持。( )(判断题)
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