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内容: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成绩:本次《中国古代文学(上)》电大网课形考作业按百分制计,实际占形成性考核总成绩的20%;
要求:下载作业附件,完成后提交文档,并由教师评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曹丕所作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钟嵘在《骨气奇高》中评价曹植的诗为“体被文质,词采华茂”。
3.魏晋南北朝诗歌以建安时期的创作最为辉煌,其中代表作家是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
4.王粲的代表作是《七哀诗》三首,尤以第一首最为著名,其中有“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诗句。
5.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五言古诗抒情组诗的先河。
6.太康诗风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其中陆机被钟嵘奉为“五言之警策”,但在艺术上却缺乏独创性。
7.长篇叙事诗《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并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
8.讲究新体诗和对偶的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的永明年间,故又称“____永明体_________”。
9.与谢眺并称为“大小谢”的晋宋之交的诗人 谢灵运 ,其山水诗《登池上楼》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_ ____园柳变鸣禽____ ______”被历代诗人所赞赏。
10.有“元嘉三大家”之称的是谢灵运、___颜延之和____鲍照____。
11.北朝文学,在散文领域出现了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___洛阳伽蓝记___》和颜之推《____颜氏家训______》的名作。
1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可分为以《__搜神记___》为代表的志怪小说和以《__世说新语 ___》为代表的轶事小说两类。
13.__ 刘义庆___(作者)《世说新语》以魏晋知识分子为主要记载对象,尤偏重隽言逸行,以为当时文人之谈资,并供当时文人仿效,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称之为“_________一部名士的教科书____”。
14.南北朝文学批评代表作有曹丕的《__ 《典论、论文》___》、陆机的《文赋》、刘勰的《___文心雕龙_________》和钟嵘的《诗品》。
15.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它丰富的____文学创作实践_____和____文学理论_________的积累,为后世文学的更大发展做了必不可少的准备。
二、默写和填句题(每句1分,共10分)
1.默写陶渊明《归田园居五首》其二“种豆南山下”(8分)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填句:“目送归鸿,___手挥五弦。俯仰自得_____________”。(嵇康“赠秀才入军十九首”)(2分)
三、简答题(三题任选两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建安七子指的是哪些人?试说出其中两个人的代表作。
答: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
应场、刘桢/孔融的代表作有散文如《荐祢衡表》《与曹公论盛孝章书》;陈琳代表作为《饮马长城窟》王粲代表作为《七哀诗》和《登楼赋》
2.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1通过朴素自然的田园风光的描写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朴素的语言,不加雕饰,把生活的情景和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原原本本地描述出来这就形成了一种清新自然的特点
2诗歌的语言在朴素中又体现出十分精粹的含义,这朴素中含有淡淡的韵味,这种韵味主要是讲究对形象的刻画,对词语的运用
3陶渊明的田园诗往往造出一种特殊的艺术境界达到了情和景的交融陶渊明的田园诗除了一些议论的句子外大多是客观朴实的描写包涵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浓厚情趣这种情趣经过一种朴实平常的景物描写意向描写加以表现构成了一种淳厚的意境
3.试述南北朝骈文和散文发展情况。
答: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分裂的时期,当时主要作者以南朝(晋、南齐,梁、陈)为代表作品多为晋时的散赋和抒情小赋,南朝的骈赋,尤其在齐梁后,骈文已经成为当时的主流代表。如中国最完备的文学批判类的著作《文心雕龙》就是群文所写。其中“四字密面不促,六字格而非缓”试图来证明骈文的格式。但也有很多作品是以散文形式写出(如大多数议论文,但也尽量骈化)这就说明当时的情况是大的走向以骈文为主。这个走向直接影响到隋唐时期诗和文章的格式化。一直延续到了宋代。
四、分析论述题(三题任选两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论曹植诗文的代表作有哪些,其风格特征是怎样的。
答:曹操的诗歌创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前期诗歌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抒写自己的理想
怀抱。《白马篇》是其前期代表作,这游侠儿的形象,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融注了诗
人的理想和愿望。在其前期诗中,也有不少描写宴饮游乐的诗歌,如《公宴》《名都篇)
均为他邺下时期生活和情趣的真实反映。其后期诗歌更多的表现了壮志不得施展的苦闷、备受迫害的无限压抑和悲愤。《杂诗》体现了其壮志难酬的激愤不平,诗中既有慷慨激品之情在回荡,又有无可奈何的闲愁无法排造。曹植的辞赋和散文也很出色。他的辞赋今存四十余篇,均为抒情小赋,《洛神赋》为其名作,它熔铸了神话的题材,描写了一个神恋爱的悲剧古诗。它不仅是曹植赋的代表作,还是建安时期抒情小赋最富盛名的代表作之一。曹植的各体文章今存92篇,包括颂赞、碑文、哀辞、章表、杂说等,其中以书、表最为出色。《与吴季重书》《与杨德祖书》《求自试表》等均为名作。其文多有较充实的内容和真挚的感情,重词采,重骈俪,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对后事骈文的发展颇有影响。
2.分析南北朝民歌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色。
南北朝民歌是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之后又一次集中出现的民间口头创作,它不但形象地反映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精神风貌,而且在艺术上创造了新的形式和风格,是我国诗歌的一个新发展。南朝乐府民歌由当时的乐府机关采集而保存下来的民间诗歌创作。它主要产生于东晋和宋、齐、梁时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吴声歌曲,二是神弦曲,是民间的祭歌,三是西曲歌。南朝民歌中极少反映下层人们的悲苦之音,而使情歌成为唯一的主题,部分作品
有浓厚的脂粉气以至色情成分。但它基本上反映了南朝社会生活的现实,客观上对社会的某些弊端、罪恶也有一定揭露。南朝内容虽单调,但由于其多角度、多侧面反映了爱情生活,并且所写之情极其真实,多如流水,颇具感人力量。北朝乐府民歌其内容分为第一是社会的离乱,战争的残酷,以及表现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第二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牧生活以及长期处于战争状态之中,使他们固有的勇敢刚
毅性格和尚武精神有了充分的发展;第三是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第四是揭露了阶级社会的不合理第五是大胆而直率的婚恋内容;第六是反映北国特有的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的游牧生活。北朝民歌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生动地反映了北朝二百多年间的社会生活和时代特色。
3.论述《世说新语》的内容与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全书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雅量、任诞等36门,其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从而也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又可以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具体说来,其思想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反映了士族阶层的精神面貌、生活方式和文化趣味,如《王子猷居山阴》《华歆王朗》等。二、崇尚老庄自然,大多篇章描述了魏晋风度和名士风流包括士族文人放荡的言行,名士奇特的举动和玄妙的清淡,如《刘伶病酒》等。三、反映魏晋时期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败和统治集团的残暴与荒淫,如《石崇要客藏集《石崇与干恺争豪》等。四、对魏普时期社会的黑暗斗争、社会风尚、人际关系和文学艺术成就也有所反映。
《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具体说来,一、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善于采用多种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有的篇章通过同一环境中几个人的不同表现而形成对比中记述谢安和孙绰等人泛海遇到风浪后各人的表现。有的篇章则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作漫画式的夸张,如《忿狷》中绘声绘色地描写王述吃鸡蛋的种种蠢相来表现他的性急。
有的篇章运用富于个性的口语来表现人物的神态,如《赏誉》中王导“以麈屋指坐”,叫何充共坐说:“来,来,此是君坐!”生动地刻画出王导对何充的器重。二、语言精练,简约含蓄,隽永传神,透出种种机智和幽默,既有典雅的辞句,又有生动的口语,善于将语言写得逼似人物身份,使人如闻其声。如《俭啬》篇写司徒王戎的吝啬;《简傲》篇写钟会访嵇康,表现了嵇康傲岸的个性。正如明代胡应麟所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
约玄澹,真致不穷”。
《世说新语》是记叙轶文隽语的笔记小说和小品文的先驱,对所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历代模仿者不绝,有梁刘孝标的《续世说>明何梁俊的《何氏语林》等。《世说新语》的许多故事成为古代诗文中的典故或小说,戏曲的创作素材。如元关汉卿的《玉镜台》、秦简夫的《剪发代宾》等都是从《世说新语》的故事发展而来的。《三国演义》中的曹植七步成诗等情节也来自《世说新语》此外,“拾人牙慧”“一往情深”“难兄难弟”等成语,也出自《世说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