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一、填空题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以及部门法。
GDP-折旧=NDP 。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称为通货膨胀。
长期中的失业是指自然失业,短期中的失业是指周期性失业。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资源的增加,核心是技术进步。
生产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资本量被称为资本 – 产量比率。
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
根据货币数量论,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发生的惟一原因是货币量增加。
摩擦性失业是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效率工资是指企业支付给工人的高于市场均衡的工资。
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在影响总需求的财产效应、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中,利率效应最重要。
在短期,价格的粘性引起物价与总供给同方向变动。
根据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不变时,总需求减少,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物价水平下降。
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1。
消费函数图中的 45° 线表示在这条线上任何一点都是收入与消费相等,在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中,45° 线上表示任何一点都是总需求与国内生产总值相等。
净现值是指一笔投资未来所带来的收入现值与现在投入的资金现值的差额。
加速原理表明投资的变动取决于产量变动率。
根据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消费减少,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储蓄增加,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
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越低。
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说明了在短期中,需求是决定均衡国内生产总值的最重要因素。
二、选择题

B
C
A
B
B
D
D
C
B
A
D
C
B
B
D
三、判断题
















四、计算题

GDP=(1000 + 2000 + 200)+2000+(1000 – 1500)+2000 + 500+(1500 – 1000)=7700 (亿元)
通货膨胀率 =(136 – 128)/128 = 6.25%
边际储蓄倾向 s=(500 – 400)/(2500 – 2000)=0.2,乘数 a = 1/s = 5,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量 = 200×5 = 1000 亿元
五、问答题

制度:是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行为的规则,决定人们的行为和一国的经济增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经济增长的前提。
资源:经济增长源于资源增加,资源包括劳动和资本。劳动即劳动力增加,包括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资本包括物质资本(如设备、厂房、存货等存量)和人力资本(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投资,如文化技术水平、健康状况等),经济增长中必然有资本增加。
技术:技术进步体现在生产率提高上,能使同样生产要素投入量产出更多产品,主要包括资源配置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进展,在经济增长中起最重要作用。
总需求 – 总供给模型用于说明均衡国内生产总值与物价水平的决定,总需求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与长期总供给曲线相交决定均衡国内生产总值与充分就业国内生产总值相等,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状态。
技术进步使一国经济潜力提高,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短期总供给曲线也随之向右移动。同时,技术进步引起投资和消费增加,总需求曲线也向右移动。三条曲线新的交点决定了新的均衡国内生产总值与新的充分就业国内生产总值相等,经济仍处于充分就业均衡,但水平大大提高,物价水平不变。这表明从长期看,提高经济潜力、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至关重要,可实现更高水平充分就业均衡且不引发通货膨胀。
总需求决定原理表明均衡国内生产总值由总支出决定。内需主要包括消费和投资。消费函数理论显示消费具有稳定性,刺激消费较难,所以拉动内需重点在拉动投资。
一方面,应将居民购买住房作为投资,通过合适政策刺激住房投资,能增加内需带动经济。另一方面,我国私人经济占重要地位,企业固定投资以私人企业投资为主,要为私人企业投资创造宽松环境。总之,增加内需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