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是一个最有效地配置资源的过程,对资源进行配置的力量主要有两种:政府和市场。这两种力量被形象地称为“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就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的认识。
参考答案1:
在经济运行的广袤版图中,价值规律宛如隐匿于幕后的 “总指挥”,无声却有力地把控着资源配置、生产流通等诸多环节,深刻影响着经济发展轨迹。自古典经济学时代起,对其探索便不绝如缕,历经实践检验与理论雕琢,价值规律愈发彰显出作为市场经济基石的关键地位,尤其在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进程里,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价值规律的内涵厘定
价值规律,简言之,是商品经济社会固有之经济规律,其内核聚焦于价值决定与价值实现两重维度。一方面,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是价值决定层面要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抽象平均尺度,超脱个体生产者差异,锚定商品内在价值 “基准线”,在同质化衬衫生产情境中,高效自动化大厂与小作坊虽工时投入悬殊,但产品价值依全社会平均生产耗时衡量,凸显公平客观价值尺度构建。
另一方面,商品交换依价值量等价进行,然现实市场交换常以价格形式呈现,价格受供求关系左右围绕价值波动,构成价值实现路径。旺季花卉供不应求,价格飙升高于价值,淡季则相反,价格起伏成为价值规律作用 “晴雨表”,搭建起价值与市场实操间 “桥梁”。
价值规律在生产领域的 “指挥棒” 效能
生产端,价值规律恰似精准导航仪,调配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布局。当某商品市场价格因需求激增而高于价值,丰厚利润 “信号灯” 亮起,吸引资本、人力蜂拥而至,相关产业规模顺势扩张。以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为典型,全球环保诉求、政策利好点燃消费热情,车价上扬、利润可观,引得传统车企重金投入转型、新势力竞相入局,电池、电机等上下游产业链同步繁荣,生产要素高效集聚;反之,价格低迷昭示产能过剩,促使企业减产、转产,抽离冗余要素,引导经济结构动态调适,契合 消费风向,规避无效生产 “泥沼”。
激发创新活力的 “助推器” 角色
在价值规律 “赛场”,企业为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斩获成本与价格优势,被迫踏上创新 “征途”。技术革新、管理增效成为 “破局” 关键,如富士康引入工业互联网、自动化机器人提升组装效率,使电子产品单产耗时锐减,以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产出,赢在价格与利润 “起跑线”。此般个体逐利行为,汇聚成产业创新 “浪潮”,从芯片制程微缩到医药研发突破,持续抬升社会劳动生产率 “天花板”,驱动产业升级换代,筑牢经济发展 “硬核” 动力根基。
流通与供需平衡的 “调节器” 职能
于商品流通环节,价值规律化身供需 “平衡阀”。价格波动依供求 “脉搏” 跳动,反向调节供需关系。农产品常现 “蛛网模型” 波动,丰收致供大于求、价格 “跳水”,挫伤农民积极性、减少下期种植;歉收时供不应求、价格蹿升,又吸引扩种,这般循环借价格信号自发微调种植规模,平抑供需落差,保障市场供给稳定性、流通顺畅性,防堵短缺或积压 “梗阻”,维系经济 “血液循环” 稳健。
契合经济体制改革脉络
在经济体制改革语境下,用好价值规律是贯通政府与市场协同 “任督二脉” 关键。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实质是价值规律自发调节机制畅行,释放价格、竞争等信号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优化要素配置 “精度”;政府更好发挥作用,则立足宏观,矫治价值规律自发衍生垄断、负外部性等 “市场失灵”,借产业政策护航新兴产业 “萌芽”、反垄断执法维护公平竞争 “生态”,以 “有形之手” 稳市场 “无形之手” 调节节奏,构建高效有序经济运行范式。
结语
价值规律贯穿市场经济全程,以价值决定基石、价格波动表象,辐射生产、创新、流通等多元场域,编织紧密经济 “神经网络”。洞悉其内涵与作用,在理论层面厚植经济学认知 “土壤”,实践维度助力拿捏政府市场互动 “火候”,为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铺就坚实 “轨道”,于全球经济变局中稳健驾驭资源配置 “航船”,驶向繁荣彼岸。
参考答案2:
价值规律作为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贯穿于社会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诸环节。其核心要义在于,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则依据价值量相等的原则,实行等价交换。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语境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于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必需的劳动时间。这一抽象规定性,锚定了商品价值的基石,使得价值成为商品经济世界中内在、客观且稳定的尺度。
例如,在传统手工制表业与现代工业化制表流水线对比下,即便两者产出外观相似手表,因生产效率、劳动强度及熟练程度综合差异,工业化生产凭借规模化、专业化降低单件产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致使价值量低于手工制表,折射价值规律在价值决定层面基础性运作,主导商品 “质价” 根基。
价值规律在市场经济中的自发作用
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
市场仿若无形巨擘,依循价值规律 “指挥棒” 调配资源。当某行业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扬、利润丰厚,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率,敏锐资本受逐利驱动,裹挟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蜂拥而入,扩张产能;反之,产品滞销、价格跌落、利润微薄时,资源则如潮水般流出,寻新利润 “洼池”。如智能手机兴起之际,功能机市场遇冷,相关企业迅速转型、减产,人力物力移向智能手机研发制造,实现产业结构动态调适,彰显价值规律自发平衡供求、引导资源流向高效处的机能。
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
价值规律 “等价交换” 铁律下,商品按社会价值售卖于市场。个别生产者欲在竞争中突围、斩获超额利润,唯凭降低个别劳动时间,使之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技术革新首当其冲,企业重金投入研发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升生产效率;管理优化亦并行不悖,精细流程、激发员工潜能,削减内耗成本。以丰田汽车 “精益生产方式” 为例,精准把控供应链、消除浪费、柔性生产,压低成本、提升品质,在车市斩获竞争优势,带动行业管理与技术进阶浪潮,足见价值规律 “鞭策” 创新之伟力。
市场博弈中,生产者基于资金、技术、管理、市场敏锐度等禀赋差异,应对价值规律表现天差地别。强者凭借优势持续压缩成本、扩张份额、积累财富,弱者受高成本、低销量裹挟,渐陷困局,长此以往,行业内部优胜劣汰、贫富分化加剧。昔日胶片相机巨头柯达,因对数码技术浪潮反应迟缓,在新价值创造赛道落伍,黯然退场;同期佳能、尼康等积极转型,乘数字影像东风崛起,昭示价值规律筛选分化下,企业命运 “冰火两重天”。
政府与价值规律协同下的经济格局
完全放任价值规律自发作用,易酿市场失灵 “苦果”,诸如公共物品供给短缺、外部性问题丛生(污染等负外部性无人担责、创新正外部性回报难保障)、信息不对称致 “劣币驱逐良币” 等乱象。此时,政府 “有形之手” 需精准发力,与价值规律 “合奏” 经济乐章。
宏观调控层面,财政政策依经济冷热 “逆周期” 调节,萧条期减税增支,托举有效需求,助企业渡难关、稳就业;货币政策松紧适度,锚定货币供应量与利率,平抑物价、护航实体经济合理资金流,防范价值规律自发波动引发经济危机。产业政策则聚焦战略新兴产业,以补贴、规划引导资源超前布局,补短板、锻长板,于全球产业链争上游;针对传统产业,助力绿色转型、智能化升级,缓冲价值规律下产业 “阵痛式” 调整,促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微观规制维度,严苛质量、环保、反垄断执法,校准价值规律 “赛道”,防劣质逐良、污染横行、垄断暴利,确保市场竞争公平有序,让价值规律在健康生态中施展效能,使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良性匹配、经济发展质效齐升。
结语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内生、持久驱动轮,以其独特价值决定与交换机制,激活市场活力、催化创新变革、重塑产业格局。但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仅靠市场 “无形手” 易失衡,政府 “有形手” 适时补位、匡正纠偏不可或缺。二者协同互济,于辩证统一中为经济稳健前行、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华章。
为防止恶意复制文字内容转发盈利,本站已设置禁止复制功能,需要免费电子版,请添加国开题库网站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