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测试试题:目前测试中共有6道随机题(28道简答题) ,已配置 100 分

1.
中国文献信息资源的如何分类?
简答题 (20 分) 20分
按加工情况分,可有 一次文献 、 二次文献 和三次文献;按载体形式分,可有书写文献、 印刷文献 、缩微文献、音像文献、 机读文献 等;按内容的学科范围分,则有社科文献、 科技 文献等。 一种具体的文献可能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文献类型的特征,如《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既是期刊,又是一次文献,也是印刷文献和社科文献。 国家标准《 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 》(GB3469-83)根据实用标准,将文献分成26个类型,即:专著、报纸、期刊、会议录、汇编、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技术标准、 专利文献 、产品样本、中译本、手稿、参考工具、检索工具、档案、图表、古籍、乐谱、缩微胶卷、缩微平片、录音带、 唱片 、录相带、电影片、幻灯片、其他( 盲文 等)。

2.
中国辞书体系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简答题 (20 分) 20分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辞书编纂出版事业进入了迅速发展阶段。 中国辞书体系形成的标志是:基础性、权威性汉语语文辞书已经形成系列,汉外对照的双语辞书基本覆盖了所有实用语种,学科性辞书基本覆盖了所有主要学科,辞书的品种、类型多样化,辞书的功能、效用特定化,辞书的社会认知程度明显提高。

3.
什么是六分法?
简答题 (20 分) 10分
六分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的分类法,将图书分为六艺\诸子\兵书\数术\方技\诗赋六大类。

4.
近代以来图书的形态发生了什么变革?
简答题 (20 分) 20分
西学强烈冲击中国传统典籍 经史子集 的内容格局,其中最具时代特点、对近代以来学术文化乃至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是以下三类图书:译书的变化:近代以前,中国的译书主要是宗教内容,明末清初出现少量科学著作翻译。 近代以来的译书分为两个阶段: 中日甲午战争 前主要集中在与制船造炮等近代工业有关的声光电化等自然科学,甲午战争之后,翻译重点转向社会科学,特别是西方的 政治制度 、社会学说、经济法律等方面。 近代工具书的变化:伴随着 西学东渐 ,近代工具书出现了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中国固有的工具书类型开始借鉴西方的编制方法而走向现代化,如字典、词典;二是一些产生于西方的工具书类型被引进中国,如 百科全书 、年鉴、索引等。

5.
什么是引文索引,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简答题 (10 分) 8分
引文索引以某一文献 (包括作者、题名、发表年份、出处等基本数据)作为标目,标目下著录引用或参考过该文献的全部文献及出处。 它主要供用户从 被引文献 查找引用文献。

6.
法规资源检索的条件有哪些?
简答题 (10 分) 10分
发明专利查询检索考虑因素

在查询发明专利时,不要盲目检索,检索因素可考虑以下几点:

1、首先要理解发明内容,检索阅读说明书中的背景技术资料,存在部分独立权利的需简单检索;

2、分析权利的要求,确定基本检索要素和表达检索要素;

3、检索系统数据库的选择,通常要考虑:A 该技术方案所涉及的技术领域,B 检索文献的国籍和时间, C 选择检索系统的功能等;

4、检索要素不同的分类与关键词的检索结果,以逻辑关系合并,作为该专利的检索结果;

5、查看检索结果作初步判断并适当调整检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