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国家开放大学网课《古代汉语》形考任务1:

说明:不定项选题,每个题目中有1项或多项为正确答案。每题10分,共10题100分。

涉及讲目:

第一讲 如何学习古代汉语

第二讲 汉字起源与形体演变

第三讲 汉字结构的分析与说解

第四讲 汉字的使用职能与使用现象

不定项选择题(每个题目中有1项或多项为正确答案。每题10分,共10题100分。

1.

学习古代汉语有哪些用处?

多选题 (10 分) 10
  1. 古为今用:提升现代汉语表达能力

  2. 掌握知识:获得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3. 读懂古文:解读古代文献资料

  4. 情感塑造:继承历史文化遗产

2.

你觉得下列属于学习古代汉语的良好方法的是( )。

多选题 (10 分) 10
  1. 学会使用工具资源

  2. 开展大量地阅读实践

  3. 勤于联系生活实际,多思考

  4. 积累古代汉语理论知识

3.

下面各风格属于什么字体?从左到右逐一写出的话,正确的是( )。

多选题 (10 分) 10
  1. 甲骨体、金文体、小篆、六国体、大篆、隶书、楷书

  2. 甲骨体、六国体、大篆、金文体、小篆、隶书、楷书

  3. 甲骨体、金文体、大篆、六国体、小篆、隶书、楷书

  4. 甲骨体、大篆、金文体、六国体、小篆、隶书、楷书

4.

下列关于汉字字体发展脉络正确的是( )。

多选题 (10 分) 10
5.

关于“六书”的价值,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多选题 (10 分) 10
  1. “六书”之名产生之初不属于学术层面,而是属于基础教育层面

  2. “六书”是具有特定内涵的学术概念,不是便于指称的教学用语

  3. “六书”是“六艺”之一,是贵族子弟的学习科目,是对文字知识的概称,属于教学术语

  4. “六书”为后世人们对汉字形体结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6.

汉字构件的功能有哪些?( )

多选题 (10 分) 10
  1. 象形功能。如“日月”的古文字形体。

  2. 表义功能。如“江河”的构件“水”。

  3. 标志功能。如“本末”的构件短横“-”。

  4. 示音功能。如“江河”的构件“工、可”。

  5. 代号功能。如“鸡”的构件“又”。

7.

关于个体字符结构演变,下列字例归类正确的是( ABCDEF)。

多选题 (10 分) 0
  1. 理据隐含:者(暑赌著);宀(家安宿)

  2. 理据重构:弦、泉、涉

  3. 代号化:-折

  4. 理据消失:春、监、头、齐

  5. 义化:鷄-鸡;漢-汉

  6. 音化:虹

8.

下列关于分析“塵”的造意和本义的思路正确的是( )。

①字的本义是指与字形有密切联系的词义,这并不等于字形的结构意义。
④通过字形分析所得的结构理据关系属于“造意”,而结构理据所反映的实际词义叫作“本义”,这二者在通常情况下是一致的,如“山”的造意是象山峰之形,本义指山。
⑤小篆的“(塵)”从三“鹿”从“土”会义,构意表示许多鹿奔跑扬起的尘土
②因为笔画繁多,后来省去二两个鹿作“塵”,构意从“鹿”扬“土”会义。③“塵”的构意是鹿奔跑扬起的尘土。
⑥“塵”的本义就是“尘土”。
多选题 (10 分) 10
  1. ①②③⑥④⑤

  2. ①④⑤②③⑥

  3. ⑤②③⑥①④

  4. ①②③④⑤⑥

9.

把“数”的形体结构分析为“小女孩手拿小木棍数米粒”,这种说法违背了汉字结构分析的哪几个原则?( )

多选题 (10 分) 10
  1. 汉字构件的组合类型讲错了。“数”是层级结构,不是平面结构。

  2. 忽略了汉字的历史发展积淀性。“数”是简化字,不是繁体字,用简化字形体去附会早期的汉字形体构意,违背了汉字发展的真实历史。

  3. 分析汉字结构失去了系统观念。把“数”的“娄”讲解为“小女孩、米粒”,但是从娄的一系列字“楼喽搂篓镂瘘髅偻蒌溇耧蝼䁖嵝缕屡褛”无法同步解释,失去了系统观念。

  4. 汉字构件的功能讲错了。“娄”是示音构件,具有示音功能,并不具有表义功能。“米”“女”作为末级构件,只是代号构件,并不表义,只是和表义的“米”“女”同形,不具有表义功能。“攵”是表义构件,具有表义功能,不是表形构件,不具有表形功能。

  5. 汉字的构件讲错了。现代汉字“数”中的“攵”是末级构件,不能再拆分为“手拿小木棍”;“娄”是直接构件,“米”“女”不是直接构件。

10.

导致“一字多用”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

多选题 (10 分) 10
  1. 假借。一个字的本义和假借义,同一个字的不同假借义,通常都是不同的词,所以假借也是造成一字多用现象的重要原因。

  2. 词义引申。一个字的本义往往能够产生多个引申义。如“间”的本义为缝隙,在缝隙的基础上引申出中间、离间、参与、隔断、量词“间”等引申义。

  3. 同形字。同一个字形,其实是记录的不同的词义,导致汉字形体记录职能出现椅子多用。比如“花”记录花朵和花费两个词义,二者构成同形关系。

  4. 同义换读。同义换读就是借用一个字来表示跟它原来所表示的词义同或义近但彼此不同音的一个词。

国家开放大学网课《古代汉语》形考任务2:

说明:不定项选题,每个题目中有1项或多项为正确答案。每题10分,共10题100分。

涉及讲目:

第五讲  古代汉语的单音词与复音词

第六讲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第七讲  词义的古今差异

第八讲  古代汉语的同义词与反义词

第九讲  古代汉语实词活用

第十讲  古代汉语虚词

第十一讲  古代汉语的常见句式和特殊语序

第十二讲  古代汉语的固定结构

不定项选择题(每个题目中有1项或多项为正确答案。每题10分,共10题100分。

1.

于“词义的古今是相对的”这一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多选题 (10 分) 10
  1. 词义的古今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例如,先秦对汉代来说,先秦是古,汉代可以称今;唐代对宋代来说,唐代是古,宋代可以称今;清代对现代来说,清代也是古,现代自然是今。

  2. 从差异大小来看,包括古今词义迥异和古今词义微殊。

  3. 从词义包含的范围来看,某一词的古义与今义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范围宽窄的变化。

  4. 从差异表现来看,词义古今差异主要体现在程度、范围、色彩三个方面。

  5. 从词义的程度差异来看,某一词的古义和今义会有轻重程度的差别。

  6. 从词义的感情色彩上来看,某一词的古义与今义会有褒贬色彩的不同。有些词古义为褒义,今义为贬义;有些词的古义为贬义,今义为褒义或中性义。

2.

语言的外部因素可以影响古今词义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多选题 (10 分) 10
  1. “朕”在先秦时期是一般性的第一人称代词“我”,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2. 例如“寺”,本义为动词“持”,但后被假借为官署名,汉代中央机构多以“寺”命名,如大家熟知的“大理寺”“太常寺”等。

  3. 现在所用的“寺”指佛教庙宇,这也是借用导致的。

  4. 但自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朕”就专表“皇帝自称”,这是秦始皇为突显独一无二的地位,使用政治手段强制规定的。

  5.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中的词汇是社会变化最直接的反映,社会历史发展自然也会引起词义的变化。

3.

关于沟通古今词义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多选题 (10 分) 10
  1. 寻找古义与今义的引申脉络,沟通词义。

  2. 古今汉语一脉相承,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素、成语语素、方言口语、专有名词中,会有古义留存的痕迹,我们应当细心发掘。

  3. 注意观察现代汉语中的古义痕迹。

  4. 古今词义的差异会造成古籍阅读、文意理解的障碍,因此进行古今词义沟通就显得格外重要。

4.

辨析同义词的方法包括( )。

多选题 (10 分) 10
  1. 辨别轻重程度
    有些同义词在词义表达的程度上有轻重深浅的差别。
  2. 分析感情色彩
    有的同义词意义基本相同,词性也可能一样,但是褒贬的感情色彩不同。
  3. 考察适用范围
    有些同义词指称的事物现象基本相同,但所代表的概念外延和范围有宽窄大小的区别,甚至有的同义词的范围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4. 区分语法功能
    有些同义词意义相同,但句法功能和搭配对象却存在较大差别。
5.

古汉语反义词的基本类型包括( )。

多选题 (10 分) 10
  1. 反义型反义词。两个反义词的意义处在两个极限,具有极性的对立关系。肯定此一方意味着否定另一方,但否定另一方并不意味着肯定此一方,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中间状态。

  2. 反向型反义词。两个反义词所表示的事物只是在某种关系上构成的对立,两项之间没有中间状态,一项之中蕴含着另一项。反向型反义词主要涉及时空方位、社会关系、动作行为三个方面。

  3. 互补型反义词。两个反义词的意义之间具有互补关系,肯定此一方意味着否定另一方,否定此一方意味着肯定另一方,它们之间不存在中间状态。

6.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虚词有很大差异,二者的差异体现在( )。

多选题 (10 分) 10
  1. 词性差异。有些词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词性范围不同。比如“盖”,在现代汉语中作动词或名词,属于实词,在古代汉语中不但可以作动词、名词,而且可以作副词、连词、助词。

  2. 意义差异。有些虚词,虽然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都属于虚词,但古今意义并不完全相同。比如“而”古今含义有同有异,比如“暂”,古今含义完全不同。

  3. 用法差异。古代汉语的虚词不但意义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而且用法也有和现代汉语不完全相同的。比如现代汉语中第三人称代词跟第一、第二人称代词一样,都可以作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但是古代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厥”只能作句子的定语,“之”只能作宾语。

7.

古代汉语中的被动结构会留存在成语中,下列成语中含有被动结构的是( )。

多选题 (10 分) 10
  1. 贻笑大方

  2. 见欺于人

  3. 披荆斩棘

  4. 为人所制

  5. 洋为中用

  6. 不为所动

  7. 为所欲为

8.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语法现象包括( )。

多选题 (10 分) 10
  1.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句式有两个必备条件:必须是疑问句;必须是疑问代词作宾语。

  2. 用助词“是”“之”等作标记的宾语前置。古代汉语中,为了强调宾语,非代词宾语也可以前置,这时会在宾语后面加“是”“之”“焉”“实”“斯”等助词,作为宾语前置的标记。

  3.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的句式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句中必须有否定词“不”“无”“毋”“未”“莫”等;二是宾语必须由代词充当。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比如:“若胜我,我不若胜。”

9.

下列成语中,具有名词作状语的语法现象的是( )。

多选题 (10 分) 10
  1. 口诛笔伐

  2. 风餐露宿

  3. 云从响应

  4. 生死肉骨

10.

下列属于古代汉语表示反问的固定结构的是( )。

多选题 (10 分) 10
  1. “如(若、奈)……何”

  2. “与其……孰若……”

  3. “何(奚、恶、焉、安)……而不……”

  4. “何(奚)……之有”

  5. “何(何以、何必、何乃、何足矣、安用、奚以、恶用)……为”

国家开放大学网课《古代汉语》形考任务3:

说明:不定项选题,每个题目中有1项或多项为正确答案。每题10分,共10题100分。

涉及讲目:

第十三讲  诗词格律

第十四讲  古代汉语修辞

第十五讲  古代的文体

第十六讲  古书的句读

第十七讲  古书的注解

第十八讲  古文翻译

不定项选择题(每个题目中有1项或多项为正确答案。每题10分,共10题100分。

1.

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把春联的上下联贴倒的情况?下列属于贴倒的是( )。

多选题 (10 分) 10
  1. 上联:岁月静好福自来
    下联:江山锦绣春常在
  2. 上联:节至人间万象新
    下联:春临大地百花艳
  3. 上联:岁月宁静柳万条
    下联:春光明媚花千树
  4. 上联:春回大地兴万物
    下联:福满人间照千家
2.

古代汉语中修辞格稽古和引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多选题 (10 分) 10
  1. 一是要看引用的是古人事迹还是前人言辞,前者是稽古,后者是引经

  2. 可借助于一些形式标志,引经会用“曰”“云”等引出语录

  3. 要看引用的事例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稽古可正可反,引经一律是正面言辞

  4. 二者没有实质差别

3.

古书句读的基本方法包括( )。

多选题 (10 分) 10
  1. 通读理解

  2. 借助虚词

  3. 明辨对话

  4. 参考注疏

  5. 留心句式

4.

古书句读标的错误的原因包括( )。

多选题 (10 分) 10
  1. 不明古今词义之别

  2. 缺乏古代文化知识

  3. 不晓古文押韵体例

  4. 不明古文语法规则

5.

在日常阅读或浏览网页时,会看到一些古文断句小趣事。如“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列断句能说得通的是( )。

多选题 (10 分) 10
  1.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2.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3.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4.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6.

古书注解的用语有哪些?( )

多选题 (10 分) 10
  1. “犹”

  2. “言”

  3. “曰、为、谓之”

  4. “谓”

  5. “之言、之为言”

  6. “某,某也”

  7. “貌”

7.

古代的古书注解内容有哪些?( )

多选题 (10 分) 10
  1. 诠释典故

  2. 校勘文字

  3. 解释词义

  4. 考证名制

  5. 讲解语法

  6. 说明修辞

  7. 疏通文意

8.

古代散文的类别包括( )。

多选题 (10 分) 10
  1. 传状文。是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一般多记述在历史上有影响而且事迹突出的去世人物的生平事迹。这种文体,惯用于史书,多采取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如《苏武传》《张衡传》《海瑞传》等。传状文大致可以分为史传文、文人传记、行状三类。

  2. 论说文。也称说理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辨明正误为主要目的的文体。春秋战国时期,论说文已经相当完备,我们熟知的“诸子散文”就属于论说文的范围。

  3. 杂记文。杂记文不同于杂文:杂记文以叙事为主,杂文以说理为主。现代的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而古人所说的杂文没有一定的标准,往往让人觉得无以归类,遂统名之为杂文,实质上属于杂记文。杂记文是论说文、传状文以外的一切记叙性质的文章。

  4. 应用文。古代应用文的种类很多,除了论说文中介绍过的书、序、奏议、诏令、檄文,还有碑志文、哀祭文、箴铭文、颂赞文。此类文体在古代属于常用文体,是用来处理日常事务时所使用的实用性文体。

9.

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会产生错误,主要有( )方面的原因。

多选题 (10 分) 10
  1. 不了解古代汉语字词知识

  2. 不懂得字词注释和古人翻译的区别

  3. 不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知识

  4. 不了解古代汉语语法修辞

  5. 不懂得文言文翻译和文学创作的区别

10.

古文翻译时我们可以采取( )的方法。

多选题 (10 分) 10
  1. 保留。是指原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古今通用的成语等,在翻译时直接保留,无需做出改动。

  2. 删减。指文言文中有些词语(比如一些虚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翻译时可以忽略不译,比如“有”“维”“也”,以及用在主谓语之间的助词“之”。

  3. 替换。指翻译时按原文词序和句法结构,选用现代汉语中常用的双音词、语法结构逐字逐句替换原文字词、语法结构。

  4. 移位。指对于古代汉语的特殊词序与表达方式,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移动词语位置。

  5. 增补。指古文中存在省略句子成分或者表达比较简略的情况,翻译时要适当增添信息。

国家开放大学网课《古代汉语》形考任务4:

课程介绍

说明:实践题;附件上传视频文件或word文本,辅导老师批阅后给分。

涉及讲目:

第一至第十八讲

生活中的古代汉语

        为激发学习者继承中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意识,培养学习者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升学习者的教育数字化应用能力,增强专业课程与社会实践环节的联系,并增进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本次作业以实践性内容“生活中的古代汉语”为主题,学生可以选取日常生活、工作、旅行、文学阅读中遇到的古代汉语现象(包括汉字、词汇、语法、音韵等)进行介绍和分析,比如博物馆里遇到的生僻字、网络汉字现象等。

        不得提交与本作业主题无关的内容,不得提交违规违法内容。

        一、作业形式

        1.小视频

        提交3分钟的小视频。

        (1)使用手机或其他设备拍摄,横屏录制。

        (2)使用手机或电脑软件剪辑长短、添加字幕,完成视频。

        (3)视频中人像可出镜可不出镜,但首页需要注明姓名、学号、分部的字幕信息。

        (4)文件命名格式包括作业名称、分部名称、学生姓名,如:寿比南山之比·河南·张一。

        2.word文本

        图片数量不限,字数1000字左右;图片优先自己拍摄,如果必须网上下载,需要加网页链接注明;网络信息只能阅读后化用,不可原文照搬。

        注意:选择本形式,总分成绩为小视频作业形式的90%。此外,不得有雷同现象,否则视为抄袭。相同内容的word文本作业,均认定为无效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