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卫生学基础》形成性考核3:
下列因素中,不属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是( )。
学前儿童需要通过努力完成目标,从而获得成就感,这属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 )需要。
由于年龄较小,认知水平较低,将自己的愿望与现实混淆,该表现属于( )说谎。
以言语、身体或工具直接或间接地向他人施以攻击,从而获取心理满足感的攻击性行为,属于( )。
缺乏哪种维生素容易引起夜盲症( )。
呆小症是由于学前儿童缺乏( )元素造成的。
下列食物中,几乎不含维生素D的是( )。
缺乏( )时,可引起口角炎。
缺乏( )时,可引起败血症。
午餐应有含蛋白质、脂肪、糖较多的食物,供给热量在总热量的( )为宜。
群体差异表现为不同年龄段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吸吮是一种原始的本能反射,婴儿早期便会出现吸吮行为,一般到了3岁以后,这一行为会自行消失。
年龄较大的学前儿童多表现为工具性攻击,年龄较小的学前儿童则更多表现为敌意性攻击。
钙是必需微量元素,也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微量元素。
成人的喂养态度和喂养方式和行为被认为是影响学前儿童的饮食行为最重要的因素。
当升豆浆加热至80度左右,即出现泡沫时即可食用。
学前儿童体内水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减少,新生儿体内水约占体重的80%,婴儿约占70%,幼儿约占60%。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原则主要有主体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差异性原则。
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在30℃左右的温度下生长繁殖最快。
含铁丰富且吸收率高的主要为动物性食物,如肝脏、血、瘦肉、鱼类等。
《学前卫生学基础》形成性考核4:
学前儿童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 )小时。
学前儿童正餐间隔时间应为( )小时。
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学习与发展目标,安排大班在( )分钟左右完成教学内容。
学前儿童在假期后行为习惯的松懈,通常是由假期家庭习惯与幼儿园习惯不一致所致,往往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建立新的作息,这属于( )。
学前儿童运动密度一般为( )。
以下不属于伤害发生的生源性因素的是( )。
( )是判断神经系统损伤的可靠体征之一。
用敷料直接压迫出血部位,再用绷带加压包扎,属于( )。
骨折的现场处置的关键是( )。
伤及真皮,皮肤发红并且起水泡,疼痛剧烈,这属于( )烫伤。
在幼儿园一日作息安排中,来园活动宜以游戏、自由活动为主;集中游戏安排在上午或午睡起床以后;离园活动以游戏、自由活动为主。
幼儿园每年为在园学前儿童做1次体检,测1次身高,每半年测1次体重和视力。
一般情况下,图书数量按照进入阅读区学前儿童数量的2~3倍投放,定期进行更换,以保持学前儿童的新鲜感和兴趣。
有软装封面和腰封的图书,不用把软装封面和腰封拿掉,这样方便学前儿童阅读。
运动前,询问学前儿童是否需要如厕,让其尽量不在锻炼时大小便,尽量不憋尿,外出前提醒学前儿童喝适量的水。
男孩儿发生的伤害多为被动性伤害;女孩儿发生的伤害多是主动性伤害。
不要将学前儿童单独置于餐桌、床、椅子等高处,清除地上电线、绳索等杂物,保证室内和走廊有充足的照明,可以有效地预防儿童跌落伤害。
如果误食毒物是强碱、强酸或者石油制品类,不可催吐,也不能洗胃,否则所吐出或冲洗的毒物会再次造成灼伤。
发生鼻出血,应安慰学前儿童不要紧张,让其抬头或平躺,成人捏住其鼻翼五分钟后松手,看看是否止血。
当沙、粉末或者灰尘微粒等异物进入幼儿眼内时,应该提醒幼儿不要用手揉眼睛,以免伤及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