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大作业:社会教育项目策划
(占课程总成绩50%)
任务内容:撰写社会教育项目(或活动)策划方案。
根据你对当前社会和周围生活环境的了解,分析周围人们或你所关心的某一类人群的社会教育与学习需求,为这类人群设计所需的社会教育服务或活动,形成一份不少于1500字的项目或活动策划方案。
要求策划方案的内容包括:
- 项目活动主题
- 活动背景与目的
- 面向的目标人群
- 活动内容
- 所需配备的工作人员等相关资源
- 预期的社会影响
- 可能遇到的问题
以下活动领域供设计参考:职工培训、文化遗产传承学习、婴幼儿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妇女教育、社区教育、弱势群体培训与教育(如外来务工人员儿童教育、残障人士教育与服务、老年人教育等)、公共场合教育、场馆教育(如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大学或企业各类社会机构参与承担的社会教育活动等。
要求(评分参考):
(1) 所策划的社会教育项目(或活动)的主题明确、目标明确,有一定社会意义。(15分)
(2) 项目(或活动)目标与内容能够呼应。(15分)
(3) 项目(或活动)方案元素完整:活动主题、活动背景与目的、目标人群、活动内容、所需配备的工作人员等相关资源、可参考的经验(已发生的类似项目的经验启示)、预期的社会影响、可能遇到的问题。(30分)
(4) 项目(或活动)较有可操作性。(20分)
(5) 属于原创思考,活动内容有新意、具有探索性。(20分)
(6) 不少于1500字。
答:关于关注弱势群体的社会实践调査报告
弱势群体,一般集中在社会上处于底层的人,比如缺乏劳动能力的人,包括老人、 孩子、残疾人:乂比如没有劳动机会的人,如下岗失业人员。还有一部分比较特 殊,他们虽然有劳动能力,也有劳动机会,但因为是流动人口,在城市务工却被 贴上了农民的标签,这些都属于弱势群体。
在一个社会中,如果有弱势群体,那么就会有强势群体,现在,正是我国进步与 发展时期,强势群体也就付出的辛苦多了些,来填补弱势群体。所以,在此期间, 弱势群体也感受到了国家、社会、人民对他们的关怀。
调查背景: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中,人人都而临着激烈的竞争,然而不是每个人都 能在这个无形的竞技场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有很多人处在社会的边缘角落,如丧失了劳 动能力的老人、未成年的孤儿、还有街头流浪的人群等等,他们都需要社会给予特殊的关心 和帮助。
调查目的:我们四人组成了此次”关注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调査活动。旨 在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心理状态,以及社会对他们的关注程度,号召和呼吁社会广泛关心 和帮助社会弱势群体,使他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为构建和谐社会出一份力。
调査方式:我们四人分工协作,调查和走访了社会福利院、街头流浪人群,通过慰问和 交谈了解到了他们的生活情况和心理状态。还通过签爼活动等一系列宣传措施为关注社会弱 势群体起到了一立的号召作用。
访谈点击:我们将弱势群体界左为那些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法保持个人及其家庭成 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此次疋访活动主要针对 老人和流浪人群。
第一站:社会福利院之行
7月18日,我们四人来到了社会福利院进行调查。
院内工作人员非常热情,允许我们调查在走廊活动的老人(不让打扰室内的老人)°从 老人们的笑容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到他们是欢迎我们的,在与老人们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经常 会有附近的大学生来这里给他们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或者献上多姿多彩的文艺节目,所 以每次大学生临走时都是依依不舍的。但是,老人们也反映除了青年学生之外很少有社会上 的人来看望他们,主动给敬老院捐献的企业单位更是寥寥无几。我们呼吁社会各界人匕献岀 自己的一片爱心,帮助这些值得我们关心的老人。政府对他们有些照顾,逢年过节会带上礼 品来慰问他们,对于政府的关怀和照顾他们是深表感激的。
在敬老院里而,大部分的老人大都是家境较好的(敬老院每月收600到800元的费用), 但是儿女都很忙,没时间照顾,所以才会被送到敬老院来。但也不乏有其他的原因,有的子 女是怕照顾老人麻烦,花点钱省事,所以很少来探望老人。有个奶奶含泪告诉我们她是被儿 子赶出来的。养老院工作人员的一位阿姨告诉我们,这里只有20多个老人,有的已经住了 三、四年,有的是最近刚进来的。很多子女都是因为工作繁忙,没时间照顾老人才把老人送 到这里,但是把老人送进来后,安全是没问题了,很多子女却忽略了老人的感受,只有在交 费用的时候才来看老人一次,来的时候大包小包,陪老人坐一会讲上两句话就急匆匆地走了。
这位阿姨说,重阳节前几天,老人们就不时在门口转悠,或者搬张凳子坐在窗户那,一 坐就两三个小时,看着都让人心酸。前天,一个刚搬进来不久的老人被女儿接回家过节,他 女儿来办手续的时候,旁边用着一群老人,他们含着泪水的眼中有羡慕、有伤心……
这一点与以前的情况有些差别,以前敬老院里的老人多是孤寡老人或者生活特别困难而 由政府送来照顾的。现在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子女们能拿出更多的钱来请他人照顾自己的 父母。但使得敬老院里的老人有亲人却感受不到亲人的温暧和关爱,这让他们心里更伤感。 我们了解到有一个老人由于身体的原因,不能出去走,他就经常走到窗户那里看看外而的世 界。可见,在那里的老人们,他们所需要的不仅仅只是物质上的供给,生活上的照顾,更需 要的是在精神上的关怀。因此呼吁全社会关爱老人首先要付出行动的是子女们,他们的关爱 是最能温暖老人心窝的。
敬老院里的生活设施很齐全,每个房间都装有空调和热水器,生活基本舒适。但是老人 们也给我们讲了一些敬老院里的不公平现象,比如,吃饭的时候,工作人员的亲戚或要好的 人就能多分点好菜,做卫生也做的勤一些。还反映食堂的菜总是那几样,不变动,有的老人 吃腻了不想吃饭就有时饿肚子,他们也向院里反映过,但是仍然没有根本改善。这一系列问 题反映了敬老院的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老人在院里应该受到公平对待和亲人般的关怀。
在敬老院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很缺乏,有的老人一整天就是坐在那里,没有什么其他 的活动。老年人的精神本来就很脆弱,心理上也容易犯错误。如果是每天在那里闷着无事可 做,思想就很容易进入死胡同,产生一些消极的想法,比如说自杀,没有生活的积极性。有 个老奶奶就指着自己手腕上的刀痕告诉我们她九天前自杀过,因为太孤独了。而且腿骨折了, 不能下地行泄,只能每天躺在床上。所以大学生经常性的进入敬老院是很有必要的,而与心 理咨询者或在此方而比较擅长的人进入敬老院为老人打开心结更为必要。敬老院应该多多组 织老人们开展一些愉悦身心的活动,加强老人们之间的沟通,让老人们感受到这里不仅仅是 一个福利院更是一个家。有的老人说敬老院不让到四楼以下的地方去(该楼栋从四楼到六楼 是敬老院,其他楼层做別的用处),这就不合理地限制了老人的活动范围,对于精神非正常 的老人可以适当的限制,但是对于一般的老人则应该还他们自由。
上岀福利院,我们的心情是沉重的,他们曾经是建设祖国的栋梁,应该让他们老有所养, 老有所乐。我们真诚地呼吁:因为我们是一家人,请大家伸岀援助之手,给于最大的关心吧! 第二站:和流浪者的亲密对话
“关注弱势群体,构建和谐家恫”活动和流浪者的亲密对话也在7月19号紧锣密鼓的 展开了。本次活动以现场访谈和随机访问的形式,在调査中,广大路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我们还在街头开展了 “关注弱势群体,构建和谐家恫”的爱心签划活动, 签需的人群川流不息,他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爱心,我们的活动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在我们的调查中,流浪人群大致可分为四类:老人、孤儿、残疾人和假扮乞讨者。
1、 孤寡老人
无人赡养的老人在我们的调查中大概占了一半左右,英中有两位十分具有代表性。一位 是年近80的老爷爷,来自山东青州,上地改革后来到了河南,没有兄弟姐妹和儿女,伶仃 孤苦。5年前,偏偏又患上了糖尿病,没有钱医治,便只能流落街头。他每天至多有10元 钱,至少只有几毛钱来维生。
另一位是裹着国巾跪在地上的老奶奶,当我们上前询问情况时,她只是一个劲儿的点头, 不说一句话,动作虽然重复而又简单,但是我们却能感受到她的孤独与无奈,对于这样的孤 寡老人,我们能做什么呢?社会能做什么呢?他们是可怜的,是需要社会关怀的,国家制赵 了各种维护公民权益的法律,然而,老人对这些法律的知道的少,运用的更少。所以,我们 要向这些人大量地宣传这些有关赡养的法律知识,使他们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我 们也应竭尽所能的去联系一些救助单位,呼吁社会提供一些救助,好让他们老有所养;还可 以泄点开展募捐等救助活动,给以他们最切实际的帮助。
2、 孤残儿童
我们遇到了一个来自河南的孤儿,杨丽,她没有双脚却用木制的双脚前行,她没有双手, 却用自己的手臂用力摩擦地而前行。在她而前穿行的路人之中,偶尔会有人把零钱丢在她那 不知用多久的碗中。当调研员上前询问时,她起初有点害怕,向后划了几下,后来见我们很 有诚意,才开口讲话。她来自河南的一个偏僻的农村,家中兄弟姐妹多,收成又不好,又有 先天的残疾,丧失了劳动能力,无奈之余,只有岀来乞讨。
经常能在街头见到乞讨的孤儿,我们十分心痛,也许我们能给予的物质和金钱上的帮助 很有限,但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可以发出自己的呐喊来呼吁全社会给他们带来爱和希望。 对于这一类的乞丐,是遭路人唾弃的,自己有劳动的能力就应该发挥出来靠自己的双手来谋 生,而不应该装可怜,以骗取别人同情心的方式来获取钱财。我们了解到正是由于这一类人 的存在,使得路人对于街头乞讨者持有怀疑和鄙夷的态度,甚至对于真正需要救助的流浪者 也不敢献出自己的爱心,怕上当受骗,而姑息纵容了职业乞讨者。
此次活动声势浩大,除了对流浪者的采访以外,对路人的访谈也是一大特色。路人纷纷 针对我们的活动,谈了自己对于流浪者的看法。
有个小学生说:“我觉得乞丐们很可怜,他们没有饭吃,也没有地方睡觉,我想把我的 零花钱都给他们用。”
她的妈妈主动给了她5元钱,让她给了一名乞丐,她还对我们说道:“我觉得你们的活 动办的很好,至少给我们的孩子起了个好的带头作用,让他们懂得要学会关心人,帮助人。 但是这帮助乞丐的事情,我们的确做不了太多事情。”
一位民工说:“我们家乡那一块就有很多职业乞讨者,他们都是成帮结派的,你们你问, 他们就会跑的。”
一位学者说道:“你们大学生能够出来做这个调查,说明你们关心社会,关注社会现象, 这是值得肯泄的,但是你们的调查也只是起到一时的作用,并不能解决他们真正的问题。主 要还是要有劳动能力的乞讨者自力更生,比如河南那有块儿,就很流行乞讨,并不是说他们 有多穷,而是社会风气不太好,有的人就是不愿意自己劳动,喜欢出来乞讨。” 调查〃、结:通过两天天的调查走访,我们感到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严重性和急迫性。帮 助社会弱势群体减轻来自经济、社会和心理的巨大压力,不仅是各级政府部门的责任,而且 也是全社会的义务。
我们都要设身处地为那些社会弱者想一想:他们的弱势地位不但影响其本人的现实生活, 而且可能影响其未来:不但影响英本人,而且会影响家人和亲友。从大的方而来讲,不保 障弱势群体基本生活,不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不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社会是不可能稳左 的,构建和谐社会更不可能。可以说,一个弱势群体得不到保障的社会,一个社会弱者受到 歧视的社会,不可能是一个稳泄型的社会,更谈不上是协调发展的社会。所谓协调发展, 从社会群体的角度看,就是不同社会群体特别是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合理的平衡。有了 这种强弱合理的平衡就能维持社会的稳左、协调发展,和谐社会才有可能实现。
当然我们社会中的一些强者,愿意做援助弱势群体的好事。但是,由于我们目前体制不 健全,他们担心捐赠的钱物,到不了真正的弱者手中,而是被截留、侵吞、挪用。在中国, 中央的政策在贯彻过程中走形变样的问题比较严重= 2002年3月全国人大和政协的“两会” 上,代表委员担心的并不是政府能不能拿出良策,他们更担忧中央的良策到了基层会不会上 样,会不会成了”空头支票”,靠什么样的制度才能保障底层的贫困人群能够切实感受到政 府对他们的援助、全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起对明天的信心。这种担心是很 有道理的。必须从维护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高度改变上述状况。否则,在这样重要问 题上总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其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因此,政府和社会团体有责 任建立可信度高、信誉好的救助机构,加强这方而的监督。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只能向社会发出我们的呐喊,希望国 家、社会各界人士高度关注这些处于社会边缘地带的人群,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