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
1、《汉书・艺文志》记载五个行星同时并见于一方的天文现象,在中国天文历法中用(五星连珠 / 五星联珠)来表述。
2、在中国古代历法中,孟春指农历(正)月,仲秋指农历(八)月。
3、2016 年 11 月 30 日,我国申报的 “(二十四节气)—— 中国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 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我国春秋时代用土圭测日影以定(冬夏至【冬至、夏至】),置闰月以定四时成岁。
5、我国古代天文历法术语中三垣包括(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
6、我国对二十八星宿记载完整的著作是公元前 240 年的《吕氏春秋》和西汉初期的《淮南子》。
7、我国古代星象家把天象和地面的一些地方相配合,称之为(分野)。
8、古代星象家将东方七宿想象为(苍龙)的形状,南方七宿想象成(朱雀)之形。
9、我国古代历法采用(干支)纪法,东汉以前只用来纪日,东汉建武三十年以后用来纪年。
10、我国古代历法中,用(历元)来指称描述天象发生的起算时间。
11、我国古代著名历法著作,汉代落下闳、邓平等人制定的《太初历》第一次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南北朝祖冲之制定的《大明历》首次考虑岁差现象。
12、我国音乐与历法相结合,在《吕氏春秋》中把 “律” 与 “历” 相结合,将音乐十二律与十二月、十二次、十二方位结合起来。
13、《水浒传》中北宋的北京是河北省(大名)县,《说岳全传》中南宋的南京是河南省(商丘)市。
14、宋代地方行政区划中,(路)的性质介于行政区和监察区之间,可在业务范围内举劾地方官。
15、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中,行省制始于(元)朝,明朝裁撤中书省,皇帝亲自管理中央政务,京师直辖区称为(直隶)。
16、清朝康熙把明朝南直隶分为江苏和(安徽)两省,陕西分为陕西和(甘肃)两省,湖广分为湖北和(湖南)两省。
17、唐代苏州管辖今天的(上海市)、江苏省苏州市以及浙江省(嘉兴市)。
18、唐朝节度使掌握军政大权,宋代节度使变成武官的(虚衔(或荣誉职称、或荣誉称号))。
19、我国国家产生开始于(夏代)。
20、我国夏商时期国家君主称 “王” 或 “后”,王左右权力最大的称 “史”,古书里也常称作(巫)。
21、秦始皇从公元前 221 年开始确定(皇帝)为新的国君称号,沿用 2000 多年。
22、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匈奴国君称(单于),蒙古国君称(可汗)。
23、我国古代国君之下辅助国君处理政务,夏商时期是(巫史 / 巫 / 史),春秋是公卿,战国至清朝是(宰相)。
24、我国古代职官设置中,春秋晋国作战时中军又称(元帅),春秋末期(将军)成为专职武官之称。
25、我国古代官职设置中,(庠)又称教官,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夏代最早的学校叫(序)、(校),以教武艺为主。
26、我国西周时期,天子的大学叫(辟雍),诸侯的大学叫(泮宫(或頖宫))。
27、我国古代教学机构中,藏书与讲学结合的(书院)出现于五代,兴盛于宋代,受业者称创办者为(山长)。
二、判断分析题
1、“下列诗句中,每一句都提到了古代天文历法中的星宿名。” 正确选项是(×)。
2、“古代天文历法中,‘岁’和‘年’所指相同。” 正确选项是(×)。
3、“每月最后一日叫作‘朔’,最初一日叫作‘晦’。” 正确选项是(×)。
4、“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现代地理学完全不同,要区别对待。” 正确选项是(×)。
5、“黄河在西汉时经常泛滥成灾,从东汉以后却有过近千年的安流时期,其原因在于天气干旱,黄河水量变小。” 正确选项是(×)。
6、“虽然宋代没有郡这一级别的地方行政区划,但是宋元明清文人笔下经常出现郡和太守,实际上所谓郡就是指当时的一州或一府之地,大致相当于两汉六朝的一郡,而知府、知州也大致相当于古代的郡太守。” 正确选项是(√)。
7、“中国的中央集权国家萌芽、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到秦始皇建成统一的封建制国家时才完成。所以地方行政区划制度也是萌芽、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并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全面推行于全国。” 正确选项是(√)。
8、“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是我国古代国家制度中的一项重大发明,对近代西方各国的考试制度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正确选项是(√)。
9、“省作为提高一级的地方行政区划是从魏晋开始的,比如‘省中’。” 正确选项是(×)。
10、“后世所说的姓,即先秦所说的姓。” 正确选项是(×)。
11、“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这个称呼没有特殊含义,就是一个名字。” 正确选项是(×)。
12、“一个民族的信仰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 正确选项是(×)。
13、“冠指古代各阶层男子所戴的帽子。” 正确选项是(×)。
14、“中国古代的酒并不是烈性的,很少有‘老窖’‘陈酿’。” 正确选项是(√)。
15、“我们称内讧为萧墙之祸,其中萧墙指的是古代住宅最外面的院墙。” 正确选项是(×)。
三、问答题
1、题目内容:解释 “五星联珠” 这一历法现象并陈述其影响。
正确选项是(解释:“五星联珠” 是指金、木、水、火、土五个行星同时并见于天空一方的天文现象。影响:在政治上被视为祥瑞,影响统治者决策;在文化上成为创作题材;在科学研究上为古代天文学提供资料,推动其发展)正确选项内容。
2、题目内容:谈一谈学习中国历史地理的意义。
正确选项是(意义包括了解国家发展脉络、传承和弘扬文化传统、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借鉴)正确选项内容。
3、题目内容:从秦朝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历代中原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大致可归纳为哪三个阶段?
正确选项是(州、郡时代;道、路时代;行省时代)正确选项内容。
4、题目内容:请对明清时期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进行陈述说明。
正确选项是(童试(院试)取得生员资格;乡试考中为举人;会试和殿试,会试考中为贡士,殿试分三甲,赐进士及第等不同出身)正确选项内容。
5、题目内容:请对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起源地、教义及在中国的传播进行简要陈述。
正确选项是(佛教:起源古印度,教义有 “四谛” 等,汉朝传入中国;基督教:起源巴勒斯坦,教义围绕耶稣基督,唐朝传入,明清广泛传播;伊斯兰教:起源阿拉伯半岛,教义有 “六信”“五功”,唐朝传入)正确选项内容。
6、题目内容:图书资料是人类智慧的载体,图书整理十分必要。请对我国古代的目录著作进行简要介绍。
正确选项是(汉代刘向《别录》和刘歆《七略》是奠基之作;班固《汉书・艺文志》首创史志目录;郑樵《通志》有重要价值;纪晓岚《四库全书总目》反映藏书情况;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 资料价值高)正确选项内容。
四、材料分析题
1、题目内容:结合长城和运河案例,陈述准确说法并谈学习中国历史地理知识的益处。
正确选项是(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一部分;京杭大运河是在隋代基础上历代完善。益处有文化遗产保护、区域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正确选项内容。
2、题目内容:分析秦武王被称呼为 “嬴荡” 是否合适并介绍先秦姓、氏、字制度。
正确选项是(不合适,先秦男子称氏不称姓,应称 “赵荡”。姓用于区别婚姻,氏用于区别贵贱,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字用于他人称呼自己)正确选项内容。
3、题目内容:说出 “七月流火” 出处,解释准确含义,分析误用原因并谈学习古代文化知识的观点。
正确选项是(出处是《诗经・豳风・七月》。含义是农历七月大火星西沉,天气转凉。误用是因望文生义。学习古代文化知识可避免错误、传承文化)正确选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