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杰出代表,请认真学习《简明中国文学史》(下)第七编第二章及网络课程相关教学资源,阅读《水浒传》原书,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在论坛进行网上讨论。讨论中学生需完成以下任务:
1、发布主题帖:选取下列讨论题目中自己感兴趣的任一题目,将自己的观点整理成800字左右的文稿在论坛发布。(60分)
参考论题:
(1)如何看待《水浒传》的招安问题。
(2)如何看待《水浒传》的悲剧结局。
(3)如何理解《水浒传》的女性描写。
(4)如何看待《水浒传》所反映的江湖文化。
(5)如何评价《水浒传》中的宋江形象。
(6)如何理解《水浒传》的“替天行道”。
(7)谈谈你对“逼上梁山”的看法。
(8)金圣叹在评价《水浒传》时说“其人不出绿林,其事不出劫杀,失教丧心,诚不可训”,你是如何理解这段话的?
(9)介绍你喜欢的水浒英雄,并说明原因。
2、发布跟帖:回应至少二位同学的主题帖,交流观点或者补充信息,每贴字数不少于100字。(跟帖每贴20分)
参考答案:
“替天行道”来自儒家的仁义之道,忠义之德。《水浒传》中提到当九天玄女娘娘传授三卷天书时对宋江说:“宋星主,传汝三卷天书,汝可替天行道为主……”。从此,“替天行道”就成了梁山英雄的宗旨。既然“替天行道”最初来自九天玄女娘娘,那这里所指的“道”究竟是什么呢?是来源于哪 家的道呢?可谓众说不一,莫衷一是。 有的说是来源于道教,因为九天玄女娘娘就是道教中的神。但是,道教领袖老子所说的“道”是说它是宇宙的精神本源,也不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且老子对儒家的“仁义”还持否定态度,总之,老子所说的“道”是一个哲学概念,尽管“替天行道”一词来自玄女娘娘,但不能说宋江行的就是道家之“道”。相反,“替天行道”中的“道”与儒家的“道”却有几分相通之处。因为《水浒传》中许多故事都是进行道德谴责和歌颂,其谴责和歌颂的标准都以孔孟学说的道德为准绳,像书中谴责高俅的为富不仁和潘金莲、阎婆惜的不守妇道,歌颂梁山英雄见义勇为、打抱不平的壮举等等这些都与儒家的道德规范极为吻合,所以说《水浒传》中“替天行道”应是儒家的仁义之道,忠义之德。 作为梁山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宋江对梁山泊的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所倡导的是儒家之“道”,就必然会暴露其消极的一面。宋江对梁山事业的覆灭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他能抛弃儒家思想的束缚,将革命进行到底,则结果很可能就是另外一翻境况,即使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也总比作个屈死鬼要好得多,又怎能会落个悲剧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