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次形成性测试在学习完“绪论”至“第二章”后进行,本次测试卷面成绩为100分。
电大网课《中国现当代文学》形考任务分析题(100分)
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即可。答题要求:不得照抄教材或他人文章;分析深入,举例恰当,逻辑清晰,文字通顺。答案不得少于600字。评分标准:
(1)完全照抄教材中的观点和内容。(扣5-10分)(2)论述不清晰或不正确。(扣5-10分)(3)举例不具体或不恰当。(扣3分)
(4)文字欠优美或不流畅。(扣3分)(5)答案少于600字。(扣5-10分)
分析题1、请结合作品中的具体内容,说明阿Q的“精神胜利法”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并分析“精神胜利法”反映了中国国民性的哪些弊病。(100分)
参考答案1:
《论阿 Q 的 “精神胜利法” 及国民性弊病》
一、阿 Q “精神胜利法” 的具体表现
在鲁迅的小说《阿 Q 正传》中,阿 Q 的 “精神胜利法” 贯穿始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我安慰与幻想
当阿 Q 被别人打了之后,他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 于是他心满意足地得胜走了。阿 Q 通过这种自我安慰的方式,将自己被打的屈辱转化为一种 “胜利”,仿佛自己在地位上高于打他的人,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他还常常幻想自己的 “辉煌未来”,比如幻想自己革命成功后可以怎样怎样,在幻想中满足自己对权力和财富的渴望。
盲目自尊
阿 Q 虽然生活贫困,地位低下,但他却十分自负。他瞧不起未庄的其他人,觉得自己比他们都强。例如,他对赵太爷等有钱人也会在心里暗暗不服,认为自己只是时运不济,一旦有机会也能像他们一样。
阿 Q 进了几回城,便更加自负起来,甚至看不起未庄的居民,觉得他们都是 “乡下人”,而自己则见过 “大世面”。
自轻自贱
当阿 Q 在与别人发生冲突而处于劣势时,他会突然转换态度,自轻自贱起来。比如他说:“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 —— 还不放么?” 通过这种方式,他将自己贬低到极低的位置,从而使对方的攻击失去意义,同时也为自己找到了一个逃避现实的借口。
健忘
阿 Q 很容易忘记自己所遭受的痛苦和屈辱。刚刚被别人欺负后,过一会儿他就可以像没事人一样,继续过自己的日子。这种健忘使得他能够迅速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继续沉浸在自己的 “精神胜利” 之中。
二、“精神胜利法” 反映的中国国民性弊病
逃避现实
“精神胜利法” 体现了中国国民性中一种逃避现实的倾向。阿 Q 通过自我安慰、幻想等方式,逃避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和挫折,而不是积极地去面对和解决问题。这种逃避现实的心态使得人们缺乏勇气和行动力,难以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往往选择逃避而不是勇敢地抗争。这种国民性弊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盲目自大与自卑的矛盾
阿 Q 的盲目自尊和自轻自贱反映了中国国民性中盲目自大与自卑的矛盾。一方面,人们渴望得到尊重和认可,表现出一种自负的心态;另一方面,在面对强大的外部压力时,又会轻易地贬低自己,表现出极度的自卑。
这种矛盾的心态使得人们在与他人交往中难以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容易产生嫉妒、怨恨等负面情绪,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
缺乏自我反思
“精神胜利法” 使得阿 Q 缺乏自我反思的能力。他从不认真思考自己的行为和处境,只是一味地通过自我安慰来维持心理平衡。这种缺乏自我反思的国民性弊病使得人们难以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断重复同样的错误。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缺乏自我反思会导致人们对自身问题认识不足,难以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创新。
麻木不仁
阿 Q 的健忘反映了中国国民性中的麻木不仁。人们对自己所遭受的痛苦和不公正待遇缺乏深刻的感受,容易忘记过去的伤痛,从而缺乏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改变的动力。
这种麻木不仁的心态使得社会中的问题难以得到及时的解决,长期积累下来,会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
总之,阿 Q 的 “精神胜利法” 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国民性中的一些弊病,这些弊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鲁迅通过对阿 Q 这一典型形象的塑造,旨在唤起人们对自身问题的反思,激发人们的民族觉醒和奋斗精神。
参考答案2:
《论阿 Q 的 “精神胜利法” 及国民性弊病》
一、阿 Q “精神胜利法” 的主要表现
在鲁迅的《阿 Q 正传》中,阿 Q 的 “精神胜利法” 有着丰富而具体的呈现:
(一)自我麻痹与虚幻胜利
当阿 Q 被闲人揪住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后,他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 在这里,阿 Q 通过将自己被打的屈辱转化为一种 “长辈地位”,从而获得心理上的虚假胜利感。他以这种自欺欺人的方式,在遭受外部欺辱时,迅速在精神层面为自己找到一个 “优势” 位置,以缓解现实中的痛苦和无力感。
阿 Q 在赌博输得精光后,感到十分沮丧,但很快他便自己打自己两个嘴巴,仿佛打的是别人,心也随之释然了。这种自我惩罚后又将其对象转移的行为,是他 “精神胜利法” 的又一体现。他通过这种方式,将自己从失败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制造出一种已经对 “敌人” 进行了报复的假象。
(二)盲目自尊与虚妄优越感
阿 Q 虽然生活在社会底层,一贫如洗,却常常瞧不起未庄的其他人。他觉得自己的姓氏也很了不起,虽然因为赵太爷的不许而不能确定自己姓赵,但内心深处仍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这种对自身毫无实际依据的高看,反映了他在极度贫困和被压迫的生活中,试图通过一种虚妄的自尊来维护自己仅存的一点尊严。
阿 Q 对城里人也充满了偏见和 “优越感”。他嘲笑城里人把 “长凳” 叫成 “条凳”,煎鱼用葱丝而不是葱叶。这种对城里人的嘲笑,实际上是他在自己贫困、卑微的生活中,通过寻找他人的 “不足” 来获得一种心理上的平衡和优越感,以掩盖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奈和无力。
(三)健忘与逃避现实
阿 Q 在经历了许多屈辱和失败后,却很容易忘记这些痛苦的经历。例如,他被赵太爷打了之后,很快就忘记了这件事,继续过着他看似平常的日子。这种健忘使得他能够迅速从痛苦的记忆中解脱出来,继续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不去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和挑战。
当阿 Q 因调戏小尼姑而遭到众人的嘲笑和责骂后,他一开始感到有些不安,但很快就把这件事抛到了脑后。他没有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而是选择了逃避现实,继续用他的 “精神胜利法” 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不如意。
二、“精神胜利法” 反映的中国国民性弊病
(一)懦弱逃避现实
“精神胜利法” 反映出中国国民性中存在着懦弱逃避现实的弊病。阿 Q 在面对各种困难和屈辱时,不是勇敢地去抗争,而是选择在精神层面进行自我安慰和逃避。这种逃避现实的心态使得人们在面对社会问题和不公时,缺乏勇气去改变现状,而是习惯于在精神上寻找一种虚假的安慰,从而导致社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阻碍了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二)缺乏真正的自尊自信
阿 Q 的盲目自尊实际上是一种缺乏真正自尊自信的表现。他在现实生活中没有通过实际行动来获得尊重和认可,而是通过自我欺骗和虚妄的优越感来满足自己对自尊的需求。这种国民性弊病使得中国人在面对外部世界时,往往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缺乏独立的人格和坚定的自我认知,容易在外界的压力下失去自我,难以树立真正的自尊自信。
(三)麻木不仁与自我欺骗
阿 Q 的健忘体现了国民性中的麻木不仁。人们对自己所受的痛苦和屈辱容易忘记,缺乏对苦难的深刻反思和抗争精神。同时,“精神胜利法” 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欺骗,它让人们习惯于在虚假的满足中生活,而不愿意正视现实中的问题。这种麻木不仁与自我欺骗的心态使得中国社会在长期的封建统治和压迫下,人民的苦难得不到根本解决,社会进步缓慢。
(四)狭隘的优越感与偏见
阿 Q 对未庄人和城里人的偏见以及他从这种偏见中获得的虚妄优越感,反映了中国国民性中存在的狭隘优越感与偏见。人们往往习惯于从自己的小圈子出发,对他人进行无端的评判和歧视,而不是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和接纳不同的人和事物。这种狭隘的优越感和偏见阻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阿 Q 的 “精神胜利法” 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国民性中的一些弊病,这些弊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鲁迅通过对阿 Q 这一典型人物的塑造,希望唤起中国人民对自身弱点的认识,从而激发人们的觉醒和抗争精神。
分析题2、《雷雨》中,蘩漪被认为是“性格悲剧”的典型代表。你是否认同此观点,并结合作品中的具体内容加以分析。(100分)
参考答案1:
《论蘩漪的 “性格悲剧”》
在曹禺的话剧《雷雨》中,蘩漪被许多人认为是 “性格悲剧” 的典型代表,我认同这一观点。
一、蘩漪性格中的复杂特质
(一)叛逆与反抗
蘩漪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她生活在一个封建大家庭中,却敢于挑战传统的伦理道德。她对周朴园的专横统治深感不满,不断地进行反抗。例如,当周朴园强迫她喝药时,她坚决不从,“我不愿意喝这苦东西”,表现出她对周朴园权威的公然反抗。她不顾封建礼教的束缚,与周萍发生了不伦之恋,这是她对压抑生活的一种激烈反抗。这种叛逆的性格使她在那个时代显得格格不入,也为她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二)执着与疯狂
蘩漪对爱情的执着近乎疯狂。她把周萍视为自己生命中的唯一希望,紧紧地抓住他不放。当周萍试图摆脱她时,她陷入了极度的痛苦和绝望之中。她不顾一切地挽留周萍,甚至不惜揭露周家的秘密,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她的疯狂举动不仅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周围的人。她的执着和疯狂使她在爱情的漩涡中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三)自私与阴鸷
蘩漪的性格中也有自私和阴鸷的一面。她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她利用四凤来牵制周萍,对四凤充满了嫉妒和仇恨。当她发现周萍和四凤的关系后,她设计让他们陷入绝境,展现出了她内心的阴暗面。这种自私和阴鸷的性格使她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充满了矛盾和冲突,也加剧了她的悲剧命运。
二、性格与悲剧命运的关联
(一)与时代的冲突
蘩漪的叛逆性格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产生了强烈的冲突。在那个封建家长制盛行的时代,她的反抗必然会遭到强大的阻力。她的行为被视为不道德、不正常,受到社会的谴责和排斥。她无法摆脱封建家庭的束缚,也无法在那个时代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最终只能走向悲剧的结局。
(二)爱情的破灭
她对爱情的执着和疯狂使她在爱情破灭时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周萍身上,当周萍离她而去时,她的世界瞬间崩塌。她的爱情理想破灭了,她失去了生活的动力和方向,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这种爱情的破灭是她悲剧命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性格的缺陷
蘩漪的自私和阴鸷性格使她在与他人的关系中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她的行为引起了周围人的反感和厌恶,没有人愿意真正地帮助她。她的性格缺陷使她在面对困境时无法得到他人的支持和理解,只能独自承受痛苦和折磨,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命运。
综上所述,蘩漪确实是 “性格悲剧” 的典型代表。她的复杂性格使她在那个特定的时代和环境中陷入了无法逃脱的悲剧命运。她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参考答案2:
《论蘩漪的 “性格悲剧”》
在曹禺的经典剧作《雷雨》中,蘩漪被广泛认为是 “性格悲剧” 的典型代表,对此观点我深表认同。以下将结合作品中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入分析。
一、蘩漪性格的突出特点
(一)强烈的叛逆性
蘩漪生活在封建色彩浓厚的周公馆,长期受到周朴园的专制压抑。然而,她并未屈服于这种封建礼教的束缚,内心深处燃烧着叛逆的火焰。例如,她公然违抗周朴园让她喝药的命令,“我不愿意喝这苦东西”,这一简单的话语和行为,彰显了她对周朴园权威的挑战和反抗。她不顾世俗的眼光和道德的约束,与继子周萍展开了一段禁忌之恋。这种大胆的行为,是她对封建伦理道德的有力冲击,展现了她内心深处对自由和真爱的渴望,以及对压抑生活的极端反抗。
(二)极端的执着性
在对待与周萍的感情上,蘩漪表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执着。她将周萍视为自己黑暗生活中的唯一曙光,紧紧抓住不放。当周萍试图结束这段不伦之恋时,她陷入了疯狂的挣扎和挽留之中。她不顾一切地想要留住周萍,甚至不惜以揭露周家的秘密为威胁。她的这种执着,已经超越了常理,近乎一种偏执。她深陷在这段感情中无法自拔,完全不顾及后果,这种极端的执着性格,成为了她走向悲剧的重要推动因素。
(三)复杂的矛盾性
蘩漪的性格中充满了矛盾。她既渴望自由和爱情,又无法摆脱封建思想的桎梏。她一方面对周朴园的专制充满怨恨,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依赖着周公馆的物质生活和社会地位。她在追求自己的幸福时,表现出了勇敢和果断,但在面对周萍的退缩时,又变得脆弱和无助。这种矛盾的性格使得她在面对生活的困境时,常常陷入自我挣扎和痛苦之中,无法找到一个明确的方向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性格与悲剧命运的紧密联系
(一)与环境的冲突导致悲剧
蘩漪的叛逆性格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在那个封建礼教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她的行为被视为离经叛道,受到了社会的谴责和家庭的排斥。她的反抗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显得微不足道,最终只能被压抑和扭曲。她无法突破封建家庭的牢笼,也无法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这种与环境的冲突使得她的命运注定是悲剧的。例如,她的不伦之恋在社会道德的审视下,只能以失败告终,而她的反抗也未能改变她在周公馆的悲惨处境,反而使她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二)性格缺陷引发的悲剧后果
蘩漪的极端执着和矛盾性格导致了她在处理感情问题时的盲目和冲动。她的执着使她在周萍想要离开时,采取了极端的手段,不仅伤害了周萍和四凤,也伤害了自己。她的矛盾心理使她在面对选择时犹豫不决,错失了许多机会。她的性格缺陷使得她在人际关系中变得孤立无援,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和帮助她。最终,她在爱情的破灭和家庭的混乱中,走向了精神崩溃的边缘,成为了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三)自我挣扎加速悲剧进程
蘩漪内心的自我挣扎也加速了她的悲剧进程。她在追求自由和爱情的过程中,不断地与自己的封建思想和道德观念进行斗争。她既想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又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内心充满了愧疚和不安。这种自我挣扎使她的精神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也使她的行为变得更加疯狂和不可理喻。例如,她在知道周萍和四凤的关系后,内心的嫉妒和痛苦使她陷入了疯狂的报复之中,她的这种行为不仅没有挽回周萍,反而导致了更多的悲剧发生,最终也将自己推向了毁灭的深渊。
综上所述,蘩漪的性格特点与她的悲剧命运紧密相连。她的叛逆、执着和矛盾性格在封建家庭和社会环境的背景下,注定了她无法获得幸福和自由,最终只能走向悲剧的结局。她是 “性格悲剧” 的典型代表,通过她的故事,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也引发了我们对人性、命运和社会制度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