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要求
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每题5分):
1.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序”,这一命题中的“序”主要是指什么?请结合教材予以具体论述。
2.文本的结构安排能否达到一定的审美要求,从而产生一定的审美效果,对于能否有效地实现写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具有不容忽视的制约作用。请结合自己的阅读或写作实践,谈谈你对“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的理解。
3.层次和段落时结构安排的核心问题,层次安排好了,文本的结构框架就确定了。阅读小说《大年初一没下雪》,谈谈小说围绕情感变化安排层次的艺术特征。 开始阅读
答题操作
◆请将3个问题分别拷贝到word中,然后在相应的问题下写上你的答案(字数不限,但要能清楚准确表达出你的观点)。
◆在本页面中点击“添加提交”,然后根据提示将你的作业上传。
◆如果你想作业进行修改,请点击“编辑我已提交的作业”
电大题库网免费提供《基础写作》形考任务2参考答案1:
1.教材中谈到写作要 “言之有序”,这一命题中的 “序” 主要是指什么?请结合教材予以具体论述。
“序” 主要指文章的结构顺序,包括文章的篇章结构、段落层次的安排以及内容的逻辑顺序等。篇章结构方面,如记叙文可能会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组织文章,使读者能清晰地了解事件的全貌;议论文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以逻辑严谨地阐述观点。段落层次的安排要合理,例如在论述一个观点时,每个段落可能围绕一个分论点展开,段落之间要有过渡和衔接,使文章层次分明。内容的逻辑顺序也很关键,比如说明文中要按照事物的特征、性质等内在逻辑进行说明,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局部等,这样才能让读者顺利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使文章条理清晰、秩序井然。
2.文本的结构安排能否达到一定的审美要求,从而产生一定的审美效果,对于能否有效地实现写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具有不容忽视的制约作用。请结合自己的阅读或写作实践,谈谈你对 “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 的理解。
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时,能感受到结构安排带来的审美效果。比如《红楼梦》,它以众多人物的命运为主线,通过复杂而精巧的结构,将家族兴衰、爱情悲剧、社会百态等交织在一起。其结构安排犹如一幅宏大而精美的画卷,既有宏观的架构,又有细腻的情节穿插,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感受到惊喜与震撼。在写作中,若能注重结构的审美效果,会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例如写一篇散文,采用时空交错的结构,将过去与现在的经历相互映照,使文章富有层次感和节奏感,能让读者在阅读时仿佛穿梭于不同的时空,体会到更丰富的情感和意境,从而更好地与作者产生精神共鸣。一个具有审美效果的结构安排,能让文章更具魅力,像建筑的艺术造型一样,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更有利于作者思想和情感的传达,促进与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
3.层次和段落时结构安排的核心问题,层次安排好了,文本的结构框架就确定了。阅读小说《大年初一没下雪》,谈谈小说围绕情感变化安排层次的艺术特征。
小说《大年初一没下雪》可能围绕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来安排层次,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一开始,可能描绘主人公在大年初一之前的期待、憧憬等情感,为故事的发展奠定基础。随着情节的推进,当某些事件发生或者情境变化时,主人公的情感可能发生转折,比如遇到挫折、失望等,这就形成了一个层次的变化。接着,可能又会因为新的人物出现、新的转机等,情感再次转变,可能变得温暖、感动或者释怀等。这种围绕情感变化安排层次,使小说的情节发展更具逻辑性和连贯性。读者会随着主人公情感的起伏而深入故事,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故事的主题。同时,通过情感层次的推进,也能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节奏,增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例如在情感低落的层次,可能描写的氛围较为压抑;而在情感升华的层次,氛围可能变得温馨、积极,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也使得小说的结构框架更加清晰、稳固,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电大题库网免费提供《基础写作》形考任务2参考答案2:
1. 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序”, 这一命题中的“序” 主要是指什么? 请结合教材予以具体论述。
答: 材中谈到的写作要” 言之有序” 指的是文本的结构安排问题, 结构安排要做到“言之有序”,是由写作及接受活动中思维表达所使用的基本工具, 语言所具有的线性特征决定的。 因此, 结构安排必须遵循写作的交流性质所要求的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艺术手法。 在具体的写作活动中, 我们应当特别重视结构安排的主要环节, 它包括层次与段落、 过度与照应、 开头与结尾。
2. 文本的结构安排能否达到一定的审美要求, 从而产生一定的审美效果, 对于能否有效地实现写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具有不容忽视的制约作用。 请结合自己的阅读或写作实践, 谈谈你对“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 的理解。
答: 我认为此观点我同意。 就一般写作而言, 结构的审美效果更多的来源于文本的形式美, 即结构安排与语言表达两个方面。 而结构的审美效果是一条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 结构安排应该做到完整匀称。 2. 结构安排应做到周严紧密。 3. 结构安排应做到错综变化。
3. 层次和段落时结构安排的核心问题, 层次安排好了, 文本的结构框架就确定了。 阅读小说《大年初一没下雪》, 谈谈小说围绕情感变化安排层次的艺术特征。
答: 这篇小故事写的是“我” 在火车上的一段经历, 作者的行文很朴素 很克制, 但恰恰是这样的笔触很好写出了人世间那种无法避免的伤痛与悲苦命运, 使文章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情怀, 很动人。文章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简单交代背景“我” 大年三十晚上坐火车回家, 冷清中遇见一对父女, 但无多的交谈, 因为“我” 认为“他们”“土头土脑”, 不是共度寂寞的玩伴, 而这个冷漠“认为”在文章结构上是一个重要伏笔, 为文章最后“我” 的转变、“我” 对“父女” 的牵挂行成一个鲜明的对比, 非常好的突出了主题, 在文章的感情发展的路线上掀起了波澜。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 故事展开。“我” 由于寂寞想请那对“父女” 吃饭, 故事进行到这里并无太多发展, 转机发生在小女孩的提问:“你看过雪吗? ” 这个时候题目中的“雪” 出现。 但是“我”只是随机应付几句, 这个细节的安排在后面是极有用处的。 然后故事进一步发展, “我” 发现那个男人在偷偷的哭泣 , 于是,“我” 知道了这个苦难的家庭, 知道了这个从来没见过雪的小女孩因为白血病生命就快走到了尽头。 那个男人就是带女儿专程去杭州看雪。
于是“我”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我走到座位旁, 给小女孩耐心地讲起下雪时的种种趣事” 与前面的“应付” 起到了相互呼应。第三部分是尾声, 是对文章思想的重要烘托, 与进一步推波助澜。“我” 回到家里, 由此时“我”最怕碰上风雪天而变成希望今天赶快下雪, 下得越大越好。 然而文章写道“一天无雪”,“一夜无雪”。两段话, 分别只有一句话。 这样的安排极其强烈的表达了“我” 对那个小女孩心痛的感觉, 只是这种心痛是藏在朴素的文字下面的, 更是能揪住读者的心, 最后的安排非常的温情, 终于下雪了。 越下越大, 像一床巨大的被子,“被子下面熟睡的是一个善良而又苦难的灵魂, ” 苍天有情, 文章进行到这里,
我们的感情随着“我” 翻山越岭、 一路跋涉, 由冷漠淡然到悲天悯人、 温暖而伤感。这篇文章的结构安排是完整匀称的, 有头有尾的, 内部材料的组织也是严密周紧, 并且又起伏,有变化, 扣人心弦。